摘要:“虽然我的援疆之行快要结束了,但我心中仍有未竟之事,需要继续干好每分钟……”4月16日清晨,像往常一样,李鑫早早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前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上班。
文/通讯员 张晓燕 本报记者 张倩倩 图/受访者提供
“虽然我的援疆之行快要结束了,但我心中仍有未竟之事,需要继续干好每分钟……”4月16日清晨,像往常一样,李鑫早早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前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上班。
广东援疆专家、喀地一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李鑫
2024年5月,为守护边疆群众身体健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技师李鑫,作为广东省第十批医疗援疆专家,跨越千里,奔赴喀什,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援疆工作。
“援疆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情怀。”抵达喀什后,李鑫担任喀地一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作为一名康复科专家,李鑫秉持着推动康复医疗工作发展,让百姓切实体会到康复疗效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在康复医学专业上的优势,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康复诊疗服务。
“李医生,我的腿什么时候能站起来啊?”一次坐诊时,脊髓损伤患者艾先生向李鑫询问着自己的病情,眼里充满期待。
“别担心,我们一起努力,那一天不会太远……”李鑫蹲下身,轻轻拍了拍艾先生的肩膀。随后,他仔细查看他的康复记录,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从运动疗法到作业治疗,从心理疏导到生活指导,对艾先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艾先生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像艾先生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当地越来越多民众亲身感受到康复治疗的疗效后,对李鑫感激不已,同时对康复医学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
“每一次看到患者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心疼。”李鑫始终以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他深知,康复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学”,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同样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当地尚未推广许多康复医学主流技术。于是,李鑫结合科室及患者实际需求,开展了认知障碍特定评估与治疗、手功能障碍相关评估与治疗、淋巴水肿的评估与治疗等特色技术,并制定了作业治疗与认知障碍评估手册。努力推动新技术在当地落地实施,让患者获益。
为了更好地推动康医学发展,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李鑫在抵达喀什不久后,便主动参与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疏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简称“喀地一院疏附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部创建工作中。
李鑫授课
“一个全新的部门,不仅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李鑫坦言,虽然重重困难,但作为一名援疆专家,他必须冲锋在前,从治疗部的布局规划到人员的培训安排,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满满的心血。
康复医学科开科仪式
经过不懈努力,康复医学科治疗部于去年11月初正式开科运营,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
“这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我们要让喀什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开科当天,李鑫站在崭新的治疗室前,望着等候治疗的患者,心中感慨万千。
“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李鑫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定期组织组织科室成员进行增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康复治疗记录规范化课程、认知障碍康复系列课程以及作业治疗系列课程。在授课中,他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抽象的理论,让大家受益匪浅。
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 4篇;参与专家共识1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市级基金项目10项;主编专著1本,副主编教材1本,参编专著15本;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凭借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了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突破基层康复医学“重临床轻科研”的传统桎梏,李鑫精心构建了三维立体的科研培育体系:从理论奠基到实践探索,从思维启发到项目孵化,全方位激活团队的科研活力。
这套为康复医学科量身定制的科研培训大纲,不仅涵盖了循证医学的理论框架,更融入了地域特点的科研设计指南。在已完成的专题培训中,李鑫通过“案例解剖式”教学,将复杂的科研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图谱。从教年轻医生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到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每次培训都是为当地医护打开科研之门的“金钥匙”。
“科研不是为了写文章,而是解决临床难题的武器,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而是要慢慢的爱上科研。”李鑫常以此激励团队。在他的引领下,科室成员开始用科研思维重新审视日常诊疗,从临床中寻找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
当看到曾经视科研为畏途的年轻医生,如今能自信地汇报自己的文献收获时,李鑫深知,这颗播撒在边疆的科研种子,正在孕育着改变行业生态的力量。这种从“经验医疗”向“精准康复”的跨越,正是李鑫以科研赋能边疆医疗的初心所在。
“康复医学科治疗部是科室核心,只有提高治疗部效率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开展工作时,李鑫注意到喀地一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部缺少层级管理,没有充分发挥“老资历”治疗师的优势。
在充分调研后,结合科室现状,李鑫在治疗部管理架构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制定了新的管理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提出了“治疗部主任领导下的大小组长工作制度”,每个部门均有负责人,工作得到了更好的落实,使得治疗部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们要通过合理的绩效分配,让每个人的努力得到回报,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新的制度必须配合绩效改革才能有效落地施行,李鑫与医院运营管理部充分沟通后,制定了新的绩效方案。该方案将工作质量与绩效挂钩,激发了大家的工作动力。
基层义诊
李鑫还心系边疆地区的基层群众,参与了多次大型义诊活动。在活动中,他耐心地为村民进行健康查体,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并且免费制定康复方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医疗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援疆的意义和价值。
“这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感动、很多成长,喀什的患者、同事、朋友都让我难以忘怀,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继续关注喀什的康复医学事业,为‘粤新健康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年的援疆生活即将结束,但李鑫与喀什的故事却未完待续,而他自己,也将带着这段宝贵的援疆经历,继续在康复医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来源:健康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