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美军以GPS导航、隐身战机(F-117)、战斧巡航导弹为核心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仅用43天摧毁伊拉克百万机械化大军,伤亡比例悬殊(联军阵亡146人 vs 伊军2.5万人),彻底打破了中国对“人海战术”的迷信。此战证明,信息化、精确打击和制电磁权已成为战
海湾战争前,中国军队仍以数量优势和传统战术为核心,认为“以多胜少”仍可应对现代战争。
然而,美军以GPS导航、隐身战机(F-117)、战斧巡航导弹为核心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仅用43天摧毁伊拉克百万机械化大军,伤亡比例悬殊(联军阵亡146人 vs 伊军2.5万人),彻底打破了中国对“人海战术”的迷信。此战证明,信息化、精确打击和制电磁权已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而中国当时的主力装备(如歼-7、59式坦克)甚至落后于伊拉克军队。
战后,中国开始摒弃“数量压倒质量”的旧思维,转向“科技强军”战略。空军和海军地位大幅提升,第二炮兵(现火箭军)从核威慑转向远程精确打击,重点发展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1996年台海危机中解放军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催生了歼-20、东风-21D等新一代装备的研发。
海湾战争展示了多兵种协同(如预警机指挥、电子战压制、空地一体化打击)的威力。中国由此开始构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联合作战体系,推动北斗导航、空警-500预警机等核心节点装备的突破。
2025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机借助中国作战体系,击落印度的阵风战机。这一事件不仅证明了中国军事技术的先进性,也揭示了现代战争规则的根本变化,对全球多个国家产生连锁影响。
第一,宣告西方武器神话的破灭与军贸格局变化。西方武器不再“高大上”,法国的阵风战机(单价2.8亿美元)长期被视为四代半战机的标杆,但它的雷达探测距离(160公里)和导弹性能(流星导弹射程150公里),与歼-10C(雷达探测260公里、PL-15E导弹射程200公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实战表明,西方装备价格高并不代表技术优势。
中国军售竞争力提升。沙特、埃及等传统使用西方武器的国家,开始转向中国武器。歼-10C的性价比(单价约7000万美元)和配套体系(预警机+数据链)成为重要优势。
印度一直认为可以打败中国,迷之自信。这次装备“碎片化”的失败,印度空军混合使用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MKI和以色列预警机,由于数据链不兼容导致指挥混乱。而巴基斯坦通过中国的ZDK-03预警机,整合歼-10C、枭龙战机和红旗-9P防空系统,形成完整的作战链条。
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依赖西方高价单件装备难以形成战斗力,需要优先采购兼容性强的整套体系。例如塞尔维亚虽然被迫购买法国阵风,但因附加条款(技术封锁、高价低配),开始考虑未来转向中国装备。
第三,地缘政治与军事标准的重新塑造。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实战,验证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尤其是预警机和远程导弹的组合,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直接威胁。美国《国防战略》已承认需要在西太平洋“重新平衡力量”。法国担心阵风战机订单受影响(如印度可能减少采购),被迫加速下一代战机(FCAS)研发,但技术整合难度远高于中国。
来源:博学多才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