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因指出越剧演员陈丽君“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的表述错误,遭遇粉丝群体持续数日的网络暴力(网暴)。这场争议始于陈丽君在央视《文化十分》栏目的访谈,其言论登上热搜后,苗怀明从《红楼梦》宗法制度(古代家族继承规则)切入,指出贾宝玉在宁荣
5月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因指出越剧演员陈丽君“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的表述错误,遭遇粉丝群体持续数日的网络暴力(网暴)。这场争议始于陈丽君在央视《文化十分》栏目的访谈,其言论登上热搜后,苗怀明从《红楼梦》宗法制度(古代家族继承规则)切入,指出贾宝玉在宁荣二府中并非“长子长孙”——按原著,宁国府的贾珍、荣国府的贾琏均比贾宝玉更符合该身份。
【核心矛盾:学术纠错VS饭圈“护主”逻辑】
事件矛盾点在于:公众人物的文化传播责任与饭圈非理性维护的冲突。苗怀明强调,纠正常识性错误是学者职责,但部分粉丝以“捍卫偶像权威”为由,通过电话骚扰、辱骂等方式施压。中国社科院《2023网络文化研究报告》指出,45%的粉丝承认会因“偶像被批评”发起反击,反映出饭圈将情感认同凌驾于事实判断之上的特性。
【多维影响:从个体到文化生态的连锁震荡】
1. 个人层面:学者遭遇网暴干扰学术工作,艺人因粉丝行为面临路人缘损耗;
2. 传播层面:热搜话题#贾宝玉到底是不是长子长孙#阅读量超2亿,但70%讨论集中于“站队”而非文本考证(数据源自清博舆情);
3. 文化层面:经典解读被简化为“粉黑大战”,削弱《红楼梦》的严肃讨论空间。
历史对比:2018年“六小龄童西游解读争议”同样暴露经典IP阐释权争夺问题,但此次事件凸显饭圈介入后的矛盾激化。
【未来预测:重构理性对话的三种路径】
1. 平台责任:需优化热搜算法权重,增加权威学术信源曝光(如微博“专家辟谣”标签功能);
2. 偶像引导:参考王鹤棣粉丝团体“理智追星公约”模式,建立错误修正机制而非一味控评;
3. 教育渗透:将经典阅读纳入“偶像-粉丝”互动场景,如王一博推荐《平凡的世界》带动原著销量增长320%(开卷数据)。
【小众视角:网络暴力的“沉默螺旋”如何破解?】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中理性声音的生存困境。复旦大学《网络舆论场域研究》显示,面对群体攻击时,88%的普通用户选择沉默。苗怀明事件中,虽有网民发起#重读红楼梦#话题声援,但阅读量仅为网暴话题的1/5。破局关键在于建立“学术机构-媒体-平台”三方联动的权威信息池,例如抖音已试点的“古籍活化计划”邀请学者入驻解读,单条视频最高触达3000万人次。
结语
当“贾宝玉是谁的孙子”不再是文学命题而沦为粉丝战场,折射出的不仅是经典认知断层,更是网络公共空间的理性赤字。或许正如苗怀明所言:“纠正一个常识错误只需五分钟,但重建对话秩序需要一代人。”
来源:陌上柳絮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