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红色蔬果中。由于其具有保护心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健康益处,番茄红素保健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共3684字,预计阅读10分钟
目录
一 番茄红素是如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二 国内外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的情况三 番茄红素保健食品为什么要采用复配的油树脂做成软胶囊四 购买建议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红色蔬果中。由于其具有保护心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健康益处,番茄红素保健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一种营养物质,虽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如果在体内不消化吸收,那再好也没有用,本文先从番茄红素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谈起。
一 番茄红素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番茄红素是如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呢?这个过程在科学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大概的示意图如下:
1.释放和溶解(胃部)
完整番茄通过咀嚼或加工/加热,把细胞壁破碎,加工或加热可使反式番茄红素转为顺式,后者更易溶于胶束,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番茄红素需要在脂肪中溶解。在胃中,胃部食物中的脂质(如食用油、乳脂肪)帮助其从食物基质中释放,形成脂质胶束前体。
2.小肠吸收(主要场所)
进入小肠后,胆汁酸盐将脂肪乳化,形成混合胶束(包含脂肪酸、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番茄红素被包裹其中。
混合胶束接触小肠黏膜(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番茄红素通过被动扩散(Furr & Clark 1997)或者胆固醇转运蛋白(During 等人,2005 年,Moussa 等人,2008 年)的方式被肠上皮细胞吸收(During & Harrison 2004)。
吸收后的番茄红素与其它膳食脂质重组,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3.运输与分布
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将乳糜微粒释放到血液中。
在血浆中,番茄红素仅由脂蛋白运输,约 75% 由 LDL(低密度脂蛋白) 运输,25% 由 HDL(高密度脂蛋白)和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
最终通过肝脏代谢,部分番茄红素被肝脏摄取,其余分布到脂肪组织、肾上腺、睾丸等脂质丰富的器官。(Clinton 1998 年)。
4. 代谢与排泄
少量番茄红素通过氧化代谢被氧化分解为短链化合物(如阿朴胡萝卜素醛(Apo-lycopenals)),可能通过胆汁排泄。未被吸收部分随粪便排出。
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过程就是在胃中形成脂质胶束前体,进入小肠后形成脂质胶束,以及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形成乳糜微粒。
我们来看某番茄红素硬胶囊保健品的宣传:
此番茄红素保健品硬胶囊里面装的是微囊粉末,就是把番茄红素包裹在里面,外面是一些包埋物质,比如淀粉,明胶或者海藻酸盐(非常硬,难于乳化)。在胃部是很难被乳化。既然在胃部不能乳化,就形成不了脂质胶束前体,在小肠中也形成不了乳糜微粒,也无法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只能随粪便排出。
所以上面的说法“在胃部不溶解,到小肠后才溶出”是无法成立的。是毫无科学知识的人凭空想出来的。
二 国内外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的情况
从特殊食品查询网站上我们查询到,数据库里面的番茄红素保健食品绝大多数是软胶囊,只有少数几个是以硬胶囊形式出现的。
我的相关文章(见文末相关阅读)已经证明了“中科院”番茄红素胶囊的原料来自以色列的Lycored(乐康瑞德)公司的微囊粉末颗粒。那么难道Lycored的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也是做成硬胶囊?
我们从Lycored的官网及一些临床科研论文中发现:
Lycored专门有供应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的原料。品牌名称叫Lycomato6(以前叫Lyc-O-Mato),是油树脂,不是微囊颗粒粉末。
Lycomato6不是单一的番茄红素,是复合配方:包括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六氢番茄红素,维生素A和E,植物甾醇。这些脂溶性的营养素溶解在油脂中,6代表配方中有6种成分。
为什么要选择复配的番茄红素?是为了发挥各种营养素的“协同作用”(这个很重要,下一节介绍为什么)
Lycored公司对于番茄红素健康功能的临床研究用的材料都是Lycomato,而不是用微囊化的食品着色剂。(见下面的图片,蓝色圆圈)
美国最强科研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有专门用Lyc-O-Mato膳食补充剂进行的各种临床试验的数据库,比如针对皮肤,内皮功能、健康循环、整体心血管健康等的研究的结论,说明用Lyc-O-Mato这个产品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感兴趣可以去查阅。
那Lycored的番茄红素微囊颗粒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是做食品着色剂用的。是为了给植物肉,饮料,披萨,乳制品,糖果,饮料调色用的,目的是增色后增加产品的感官吸引力,吸引眼球。
比如:在饮料中加入番茄红素和其他胡萝卜素按比例调配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增加感官吸引力,让消费者有想买的冲动。
我们从Lycored申请的专利中也可以看出:
番茄红素做成微囊包埋颗粒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着色剂时保持红色,因为如果一旦和含脂类高的物质接触,番茄红素的红色就会消失,起不了着色剂的作用,所以要做成微囊包埋颗粒,使番茄红素不要接触脂类物质溶解而褪色。
如果做成营养补充剂就反而影响消化吸收,甚至无法吸收。
也就是上述硬胶囊保健品用了着色剂做保健食品,消费者服用的是着色剂,是采购错了原料(但是也没有办法,保健食品证书上是硬胶囊)。这是不懂专业知识的表现。
消费者要警惕起来,注意区分食品着色剂和营养补充剂。避免上当受骗。
在国外市场上销售的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大多都采用Lyc-O-Mato的油树脂做成软胶囊。
三 保健食品为什么要采用复配的番茄红素油树脂做成软胶囊
我们看下面的几篇单一番茄红素和复合番茄红素对比的研究论文:
这些临床试验论文表明:大多数临床试验证明,使用番茄红素与其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的复合配方能够增加“协同作用”。比起单一的番茄红素作用要好的多,所以Lycored的Lycomato6要做成复合配方而不是单一的番茄红素,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且软胶囊形式容易吸收,符合番茄红素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条件。
四 购买建议
从上述三点说明来看,建议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番茄红素保健品服用时,尽量购买软胶囊制剂。
当然,有复配成分的更好。
千万不要购买那些微囊化包埋过的硬胶囊颗粒制剂,包裹在里面的番茄红素基本是吸收不了的。千万不要相信虚假宣传,那是用来做食品着色剂的。
如果有人说服用了着色剂感觉“有效果”,那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价格带来的“安慰剂”效应。当然,如果你想要这种感觉,那也可以购买。
相关阅读:
【科普】解密中科番茄红素系列(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和国际专利
【科普】解密中科番茄红素系列(三):原料和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Alexandrine During* and Earl H. Harrison.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carotenoids: insights from cell culture.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430 (2004) 77–88.
2.Erica N. Story, Rachel E. Kopec, Steven J. Schwartz, and G. Keith Harris.An Update 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Tomato Lycopene. Annu. Rev. Food Sci. Technol. 2010. 1:189–210.
3.Clinton SK. Lycopene: chemistry, bi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Nutr Rev. 1998;56(2):35–51. doi: 10.1111/j.1753-4887.1998.tb01691.x
4.During A, Dawson HD, Harrison EH. Carotenoid transport is decreased and expression of the lipid transporters SR-BI, NPC1L1, and ABCA1 is downregulated in caco-2 cells treated with ezetimibe. J Nutr. 2005;135(10):2305–12. doi: 10.1093/jn/135.10.2305.
5.Furr HC, Clark RM.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carotenoids. J Nutr Biochem. 1997;8(7):364–77.
6. A Basu and V Imrhan.Tomatoes versus lycopene in oxidative stress and carcinogenesis: conclusions from clinical trials.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7) 61, 295–303.
7. Ayhan Dogukan, Mehmet Tuzcu, Can Ali Agca, and Hasan Gencoglu.etc.A Tomato Lycopene Complex Protects the Kidney From Cisplatin-Induced Injury via Affecting Oxidative Stress as Well as Bax, Bcl-2, and HSPs Expression.Nutrition and Cancer, 63(3), 427–434.
8.https://dsld.od.nih.gov/ingredient/Lyc-O-Mato
来源:科普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