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机关食堂也被游客“攻陷”了,光米饭都蒸了半吨多。扯铺盖面的大爷累到表情失控上热搜。火爆程度堪比当年的淄博。
今年五一,全国最火的城市是重庆,而重庆最火的区域是荣昌。
短短5天时间,荣昌接待了234.5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168%;荣昌卤鹅销量超29万只,同比增长752%。
政府机关食堂也被游客“攻陷”了,光米饭都蒸了半吨多。扯铺盖面的大爷累到表情失控上热搜。火爆程度堪比当年的淄博。
但流量易得,留量难求。不少人都担心一个问题:荣昌这波热度能火多久?会不会重蹈淄博、天水等网红城市“昙花一现”的覆辙?
荣昌爆火的底层逻辑
荣昌这次爆火,卤鹅哥只是引子,背后真正的推手是荣昌政府,这也是它跟其他网红城市最大的不同。
第一,传播上,荣昌政府更有互联网思维。
2023年荣昌政府启动“乡土网红培育计划”,对本土人才进行短视频、直播的系统培训,布局自媒体运营矩阵;还专门组队去山东淄博考察“烧烤出圈”案例,学习经验。
卤鹅哥一路投喂甲亢哥引爆网络后,荣昌政府迅速反应,出钱出力力挺卤鹅哥,报销全程费用,授予“首席推介官”头衔,奖励10万元等,每一步都在网上形成了有效传播。
官方资源和网红流量互相加持,官方的公信力和民间网红的传播力优势互补,更容易产生1+1>2的效果,也更容易出圈。
二是荣昌政府有魄力、敢做事。
为了承接卤鹅哥的流量,吸引游客五一来荣昌,荣昌直接推出公交免费、景区免票、停车免费的三免政策,拿出16000多个停车位,新开通4条免费旅游专线到各个古镇和景区,全城公交延长运营时间3个小时,降低游客的旅行成本。
各地都在吐槽人挤人、价坑人时,荣昌提前召开行业会议规定卤鹅不可趁势涨价;成立卤鹅产业专班,从养殖到销售全链条监管;建立快速投诉通道;用最硬核的市场监管保证游客体验,守住城市口碑。
更绝的是,荣昌的领导们放得下身段,真正把自己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
区委书记高洪波亲自下场,做直播、投喂游客,他的那句“交警不是贴罚单的,城管也不是掀地摊的”直接火上热搜。
区长带头唱荣昌之歌,向全网喊话“来荣昌就是一家人”;文旅局长在羊肉铺子当店小二,蹲在夜市摊上跟游客聊荣昌历史,主打一个接地气。
这次五一,荣昌政府广场成了打卡点,机关食堂变成网红餐厅,政府大院、事业单位变身停车场……
游客蜂拥而来,荣昌的领导干部们几乎全员出动,挽起袖子就是干,端菜的端菜,洗盘子的洗盘子,集体成了服务员。
用网友的话来说,为人民服务从墙上的标语变成了食堂的烟火气。
他们这种亲民的姿态,颠覆了很多人对政府的传统印象,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
人山人海的五一期间,多数人都在吐槽各地排队、拥堵、一碗方便面都要88元的时候,荣昌政府为游客提供的从停车到出行、再到吃饭等等360度贴心服务,让见惯了高高在上权力的游客体验了一把被服务的过瘾,不但使游客的体验感与众不同,更是形成强大的话题性和传播力,成功把荣昌热度推向新的高潮。
荣昌这次爆火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未必需要高大上的规划,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更能获得人心。
荣昌不只有卤鹅
除了荣昌政府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荣昌不只有卤鹅。
这座千年古城坐拥3项国家级非遗(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和23项市级非遗项目,核心竞争力更强。
并且早在爆火前,荣昌政府就投入24亿元打造了“夏布创业基地”、“安陶小镇”和“中国夏布小镇”。
游客到荣昌不仅可以吃卤鹅,还能在陶艺工坊拉坯烧窑,在夏布小镇学习编织,在折扇坊绘制扇面……从单纯的美食体验升级成了全方位的文化沉浸。
这种多元IP组合带来的旅游的丰富性,远比“打卡式消费”更能产生用户粘性,也更有抗风险能力——就算卤鹅热度减退了,其他文化IP也能支撑城市吸引力。
从数据看,五一期间夏布小镇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87.90%,非遗商品销售额同比翻了5倍,陶艺、夏布等研学课程预约已经排到三个月以后了。
产业狂飙,从网红到长红
网红时代,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荣昌并没有沉浸在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里,而是借这个机会迅速启动产业升级,“把社会关注度转化为千年荣昌的品牌动力”。
4月12日,卤鹅哥在全网崭露头角后,荣昌政府迅速出台《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2026年10亿元的产值目标。针对卤鹅难储运的痛点,投资3亿建设智能化中央厨房,把保质期从7天延长到30天,为全国连锁加盟做准备。
下一步,荣昌还计划引进羽毛球企业,做大鹅羽绒产业,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
目前已经有羽毛球生产商准备来荣昌考察选址,顺利的话今年夏天就能正式投产了。
发力卤鹅产业的同时,荣昌也在布局“非遗矩阵”。将200万预算投向夏布、陶器、折扇等非遗项目,并且在卤鹅哥的直播里穿插陶器茶具、夏布服饰等文创产品。
用高书记的话来说,“GDP不够,卤鹅来凑;但若只剩卤鹅,荣昌也不过是盘下酒菜。”
通过软硬兼施接住泼天流量,再借助流量,用多元化产业布局为城市长远发展做铺垫。
这才是荣昌政府真正高明所在。
犹记得,今年1月,高书记在荣昌经济工作会上大力号召干部买新衣、下馆子,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带领消费。
会上,高书记说,“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春节前去买一套新衣服,给家属也买一套新衣服,给小孩也买一套新衣服;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周末都出去吃顿饭,荣昌的人均消费60—100元,我们1万人消费,一个礼拜就是100万,给我们个体工商户、小老板。”
他还在会上动员企业给员工涨工资,“我们的劳动者很辛苦,很勤奋,我们也希望社会单位、民营企业,在春节期间关心职工,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员工多发点工资、奖金。”
中国有个经典剧作,叫《七品芝麻官》,讲的是官阶不高的县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故事。剧本中有句经典的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荣昌的所作所为,正是一个政府如何真正把老百姓福祉当做第一责任的榜样。只要一直有这样的政府,这才是荣昌不是网红而是长红的最大底气!
来源:重庆财经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