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3月5日,栗老师匆匆来到成安县公安局报警,称自己服用了一种叫“风湿关节炎胶囊”的药,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怀疑药品有问题。
AI制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河北省成安县某中学的栗老师
多年前就患上关节炎
一次偶然的机会
栗老师的哥哥听别人说起一种叫作
“风湿关节炎胶囊”的药
据说这药是祖传秘方配制的
治疗关节炎效果很好
于是赶紧买来
给妹妹栗老师邮寄过去
栗老师收到药品后
按照药品的说明书服用治疗
没想到
却引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续
…………
5瓶假药牵出假药大案
2023年3月5日,栗老师匆匆来到成安县公安局报警,称自己服用了一种叫“风湿关节炎胶囊”的药,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怀疑药品有问题。
栗老师说,出现上述症状后,他曾仔细查看厂家地址,竟然是成安县的“开发区88号”。原来专家就在身边坐堂呀!于是,他起了个大早,来到成安县开发区,想当面请“专家周涛”妙手回春。
可寻遍了开发区,栗老师也没有找到“88号”,向很多人打听了也没有人认识“专家周涛”。栗老师觉得此事有问题,于是报了警。
“风湿关节炎胶囊”的药是栗老师远在贵州工作的哥哥给栗老师买的,栗老师的哥哥在网上花费260元购买了5瓶,收到药后,就连同原包装一并给栗老师邮寄过来。因此,原包装上印着发货人邹涛海的信息。
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发现邹涛海也只是个“二传手”。邹涛海是云南省文山人,2022年初,因关节痛经人介绍购买了“风湿关节炎胶囊”,服用后关节就不疼了。当时的购买价是每瓶30元,同年7月该药涨价至每瓶50元,邹涛海嫌贵,就按照包装上的联系电话,以每瓶35元的价格商定批发购买。
邹涛海先后分7批次,转账4.75万元,购买了1350余盒该药,用于自己服用或加价转售。办案民警追踪邹涛海购买、邮寄、转账信息,确定“风湿关节炎胶囊”销售中心位于河南省新郑市。
经过初步侦查,公安机关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个颇具规模的假药制售案。为了尽快破案,河北省三级公安机关联合成立专案组,河北省检察院责成成安县检察院提前介入,办案检察官迅速给出“四面围猎”建议:
一是以“寄”找人,排查新郑市所有快递站,以发货信息固定犯罪嫌疑人。二是以“收”找人,排查快递站收货人明细,以精准取证锁定犯罪嫌疑人。三是以“钱”找人,排查新郑市及附近县市金融单位,以资金流向牵出犯罪嫌疑人。四是以“案”找人,排查新郑市及附近县市近年来的类案,以大数据定向犯罪嫌疑人。
专案组调查发现,卖假药的人寄送假药快递,从不使用真名,寄取货物都是一次一换装,每次都戴着墨镜、帽子和口罩。资金取存、转账从来不在“窝”边办理,都在新郑邻县银行的ATM机上提取。
经专案组对涉案银行卡一一排查,用于接收汇款的十几张银行卡,有的是遗失多年的身份证办来的,有的卡主找不到其人。
然而百密一疏,一名犯罪嫌疑人在快递站一个不经意的擦汗动作被监控抓拍到了,这个抓拍看得出来此人是名女性。
此时,银行卡追查有了新进展,一个卡主丁琳是河南省台前县一位70多岁的农妇。民警找到她后,丁琳说好几年前,她的外甥媳妇找她借银行卡用,可她没有银行卡,外甥媳妇就拉着她到镇上的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然后外甥媳妇就把卡拿走了。丁琳的外甥叫付水成,外甥媳妇叫汪柳荔。
三处可疑的出租房
顺着受害者收到药品的那些快递线索,2023年9月14日,专案组在新郑市某快递站首次起获装有“甲茸壮骨通痹”的包裹16件。货运承办人说,是一个不认识的女人来发的货。
货运承办人对汪柳荔的照片进行辨认,因为来邮寄快递的女人总是戴着头盔、口罩、穿风衣,不能确定本人样貌。办案民警决定现场确认、抓捕,可左等右等不见女人的踪影。
这时,外围监视民警报告说,一个大约30多岁的女人,将一辆载满货的三轮车停在一个巷口,在快递站附近徘徊观望一阵子,然后离开了。
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办案人员明白一旦案有“夹生”,犯罪嫌疑人就会“耍赖”不认账。
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时,为了预防嫌疑人抵赖就给出了预案,必须形成闭合证据链条,只要客观证据扎实他们就跑不掉。
此时,办案检察官也传来通过大数据案管平台筛选到的两起类案信息,付水成曾因犯生产、销售假药罪和非法经营罪2次被判处有期徒刑,反侦查意识比较强。
两天能发几十箱的假药,必定具有相应的规模化生产场所。侦查人员决定调整侦查方向,变快递站抓堵为直查“老巢”。专案组立即对新郑市南曹乡及附近乡镇出租房进行摸排,确定了3处可疑出租房的位置。经过秘密探查,民警发现房间里可能存放着筛药网、灌装机、封口机等生产设备。
经过一个月的漫长蹲守,终于等到嫌疑人在南曹乡的出租屋里开工生产,侦查人员突击行动,终于人赃俱获。
夫妇俩一起干
台前县人汪柳荔,就是在快递站擦汗无意露脸的女人,1985年出生,她的丈夫付水成也是台前人,比她小两岁,夫妻俩都是农民。如前所说,付水成之前曾两次因制售假药被判刑,出狱的他看来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和妻子再次重操旧业。
汪柳荔和付水成租赁了3套出租房,一处用于假药生产,一处对假药进行包装销售,还有一套房用来居住和对另外两处农家租屋及周边进行远程监控。在寻找合适出租房的同时,汪柳荔夫妇就开始联系原材料购买、包装订购定制等问题。
付水成他们还再次启动了前两次生产销售假药的走货渠道,假药销售局面很快被打开。
“成安,成安!成功安全发发”
随着销售量的提升,汪柳荔、付水成起初的作坊式生产的规模已渐渐不能满足销售需求了。为了能供得上货,付水成与汪柳荔商量着把大宗生产交给同乡发小姚运兴完成。
案发后,姚运兴供述说,有时因为生产量太大,他就通过网上搜索“代加工”进行二次外包。到底经手造了多少假药,姚运兴自己都说不清楚。他说,“反正大宗活都是我干的”。
为了让这些假药更“吸引眼球”,汪柳荔、付水成还杜撰一个叫“周涛”的坐堂专家。在包装盒上标注联系电话,在网上选了一个男子头像印在包装上,并在说明书中冠以“药神”头衔对其进行标榜:“周涛”出身中医世家,握有祖传秘籍,现为某医科大学的教授,是著名药物专家,堪称“药神”。
白天,付水成扮演药神“周涛”,接听各种咨询电话,晚上汪柳荔扮演“药神弟子”,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其实这两人都只上到初中,出身地道的农民家庭,对于医药完全不通。
而药品包装上还要编一个厂址,就在付水成、汪柳荔选“厂址”时,恰巧,河北省成安县的一位客户打来电话,说要买药。
两人瞬间来了灵感:有了!成安县,再加上“发发”——“成安,成安!成功安全发发”的发音,让他们觉得顺口又吉利,“河北省成安县开发区88号”就成了他们的“背锅侠”。
经过汪柳荔两人的这番操作,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尤其是在冷暖交换时节,他们夜里装瓶、封口、贴标、喷码、装箱,熬通宵,白天还得精心挑选“放心”的快递站忙着发货,做好乔装打扮到邻县银行的ATM机上提货款。
案发后,经审计部门审定,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汪柳荔、付水成购进原料药花费16.25多万元,制成假药后销售所得119.94万多元。
经侦查,这是一个被害人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9个城市,利用快递进行销售的假药案。侦查过程中,该案也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河北省公安厅领办的“3·05专案”。
在产房生娃也要接单发货
2024年9月5日,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在审查案件时,一个问题引起注意:2023年7月是案件关键期,主要负责假药销售的汪柳荔此时正在医院生孩子,可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假药订单为何不降反升?
经过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汪柳荔在入院生产前,就把几十箱包装好的假药标上5J、10J等暗号,寄存在某快递站。她住院生产期间如果有人下单,她就通过微信通知快递人员,按标记号发货,发5瓶的找5J,发10瓶的找10J,发15瓶以上的就用5J和10J组合。如此“敬业”令人哭笑不得,汪柳荔在产房内仍不忘接单发货。
或许是汪柳荔和付水成入戏太深,真以为自己“药神”加身,他们还会定期随单“回访”,不定期进行药效“临床”调查。即使汪柳荔在怀孕生产期间,也经常给他们做回访和咨询。
办案检察官分析认为,这个犯罪团伙制售假药的手段并不高明也不前卫。由于付水成两次被法律制裁,他们很是小心翼翼,不敢搞直播带货,不敢当网红,更不敢大张旗鼓地做广告。案发后付水成说:“如果我搞直播,一场还没做完,估计就得又进去了。”
他们利用中老年人“怕医院贵、信偏方灵”的心态,将化学药物包装成“百年秘诀”“千年秘方”,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售卖假药,这样既能赚到钱也实现了隐蔽安全的目的。
由于受骗人数众多,地域广,公安部向全国发出协查通报,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9个城市公安机关的鼎力帮助下,此案才得以彻底告破。
2024年11月5日,成安县检察院以付水成、汪柳荔、姚运兴涉嫌妨害药品管理罪,向成安县法院提起诉讼。
办案检察官当庭宣读了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认定几名嫌疑人生产的甲茸壮骨通痹胶囊、孟氏风湿康胶囊、风湿关节炎胶囊、风湿骨痛胶囊等药属于药品无药品相关批准文件,无国家药品标准,且检出化学成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开庭审理,成安县法院以妨害药品管理罪判处付水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20万元;判处汪柳荔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20万元;判处姚运兴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7万元;判处被告付水成、汪柳荔共同承担公益赔偿金340.94万元。邹涛海及其他涉案人员的问题,公安机关另案处理。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方圆》4月上期)
来源:常州武进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