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玉石门”事件:一场自证清白的困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14:17 2

摘要:2025年4月5日,抖音玉石博主“柴怼怼”(粉丝约28万,目前抖音已搜索不到)发布视频,指控胖东来商超的核心盈利模式是“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称其“几百元的玉石卖到几千甚至数万元”,并质疑品质低于行业标准。这一指控迅速引发热议,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2025年4月5日,抖音玉石博主“柴怼怼”(粉丝约28万,目前抖音已搜索不到)发布视频,指控胖东来商超的核心盈利模式是“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称其“几百元的玉石卖到几千甚至数万元”,并质疑品质低于行业标准。这一指控迅速引发热议,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面对质疑,胖东来在4月8日至30日间连续反击:

数据公开:公布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仅占总营收的0.34%(2190万元),毛利率20%,并公开定价标准(按成本加价15%-20%);法律行动:4月25日正式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索赔不低于500万元;创始人情绪化表态:5月2日,于东来在抖音连续发文,称若柴怼怼未受法律惩处,将“关闭或离开胖东来”,随后清空账号内容并设为私密。

抖音平台最终于5月3日介入,下架柴怼怼29条侵权视频,并禁言其账号30天。然而,事件余波未平——大量仿冒账号涌现,甚至宣称“主号被封后10分钟开播”,进一步搅动舆论。

争议焦点:自证的困境与谣言的狂欢

1. 胖东来的“透明化”悖论

胖东来素以“极致服务”和“透明管理”著称。此前“红内裤事件”中,其曾发布53页调查报告,甚至公开内部处罚细节。但此次事件中,尽管公开了经营数据,公众仍质疑:

数据可信度:毛利率20%是否合理?玉石定价是否虚高?

情绪化回应:于东来以“关店”相逼,虽彰显决心,却暴露企业应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

2. 柴怼怼的“流量生意”逻辑

柴怼怼作为玉石带货博主,近90天直播销售额50万-75万元,场均5万-7.5万元,主推单价1.98万元的和田玉手镯。其指控胖东来的动机被质疑:

同行竞争:胖东来的玉石定价若属实(加价15%-20%),可能挤压中小主播利润空间;流量博弈:通过“碰瓷”头部企业获取关注,是自媒体时代的典型策略。

3. 平台规则的“滞后性”

抖音从接到投诉到处理耗时近24小时,期间谣言已扩散至全网。尽管平台最终下架视频,但仿冒账号的“野火烧不尽”,暴露了内容监管的漏洞。

深层剖析:自媒体时代的“信任崩塌”与“公关困局”

1. 谣言传播的“三把火”

低成本造谣:自媒体时代,一部手机即可完成谣言生产、传播、变现的闭环。柴怼怼的29条视频,成本几乎为零,却迫使胖东来投入巨额法务和公关资源;情绪化传播:谣言往往裹挟“暴利”“欺骗”等关键词,激发公众对“资本原罪”的天然敌意;半封闭环境:微信群、仿冒账号等半私域场景,成为谣言二次发酵的温床。

2. 企业公关的“两难选择”

沉默的风险:不回应可能被默认为“心虚”;回应的代价:如胖东来般高调反击,虽彰显态度,却可能陷入“越回应越被动”的陷阱。
对比案例:董明珠曾公开抨击小米,雷军选择不直接回应,由下属应对,既避免抬升对手声量,又保留战略主动权。而于东来的“以死相逼”,虽引发同情,却也暴露情绪管理短板。

3. 法律维权的“时间差”

胖东来起诉索赔500万,但诉讼周期可能长达数月。在此期间,企业声誉已遭受不可逆损伤。正如甘肃张掖“法治护企”行动所揭示:优化营商环境需“快速纠错机制”,而非事后追责。

启示录:企业如何构建“反谣言防御体系”?

1. 短期策略:法律+数据的“组合拳”

证据链固化:如胖东来联合第三方机构出具玉石鉴定报告,形成法律认可的完整证据链;舆情监测前置:建立“7×24小时”舆情预警系统,缩短谣言响应时间。

2. 长期机制:透明化+行业共建

供应链溯源直播:参考老干妈“直播生产线”模式,消除信息不对称;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玉石分级定价规范,从源头减少争议空间。

3. 创始人IP的“去情绪化”

企业领袖需与个人情绪“切割”,将对外发声权移交专业团队。正如俞敏洪评价胖东来:“商业的成功需要理性,而非悲情”。

当善良需要“自证”,社会该如何回答?

于东来在5月6日邀请柴怼怼考察胖东来,又迅速删除帖文。这一反复,折射出企业的无奈:当谣言戴上“言论自由”的面具,自证清白竟成了一场西西弗斯式的苦役。

然而,社会的进步,正体现在对“恶意”的零容忍。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制止‘棒杀’,需法治与舆论的双重护航。”当更多企业像胖东来一样选择“硬刚”,当平台不再纵容“碰瓷式维权”,我们或许能迎来一个谣言退散、信任重建的新商业时代。

来源:流落的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