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近日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而人工智能(AI)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近日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人类发展进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放缓,而人工智能(AI)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以“抉择时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与可能性”为题,对一系列人类发展指数的各项指标展开分析,除国民收入水平外,这些指标还涵盖了健康、教育等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增长均陷入停滞。不考虑2020-2021年疫情期间的数据,今年报告预测的全球人类发展指数(HDI)增幅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
报告揭示,除全球发展减速的严峻态势之外,贫富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持续扩大。面对传统发展路径遭受全球性压力的挤压,国际社会亟需采取果断行动,以扭转人类发展长期停滞的危险局面,推动全球发展体系突破长期停滞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表示:“过去数十年来,世界本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但当前的减速态势已对全球发展成果构成实质性威胁。若2024年的疲软态势演变为一种‘新常态’,2030年的里程碑或将推迟数十年——这将使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分裂加剧,面对经济与生态冲击时愈发脆弱。”
报告显示,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已连续四年持续恶化。这一趋势逆转了长期以来贫富国家间差距逐步缩小的向好态势。对于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些国家而言,其发展困境尤为严峻——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恶化的债务危机以及“无就业工业化”现象的蔓延,正在形成多重发展桎梏。
施泰纳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渗透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当下,我们应该重视其促进发展的潜力。几乎每天都有新能力涌现,虽然人工智能并非万能灵药,但我们所做的选择将可能重燃人类发展之火,开辟新的道路与可能。”
该报告援引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既保持理性认知,又怀有积极期待。全球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自动化取代,但同时六成民众依然对人工智能将为就业带来积极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机会。
报告主张采取“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这种模式有望从根本上重构发展模式。明确三大关键行动领域:构建人机协作型经济——推动人类与人工智能协同共进,而非彼此竞争;贯彻全周期人类主导——在人工智能从设计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人类自主权;升级教育医疗体系——打造符合21世纪需求的社会服务系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佩德罗·孔塞桑指出:“未来数年,我们对技术转型的政策抉择将长期影响人类发展进程。若落实正确的政策方针并坚持以人为本,人工智能则可成为连接新知识、新技能与新理念的桥梁,从农民到小微企业,赋能多元群体,并确保技术红利普惠共享。”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