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声演员郭德纲、于谦,代表全体德云社成员,向台下的观众朋友们致敬。”
文|轻岛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相声演员郭德纲、于谦,代表全体德云社成员,向台下的观众朋友们致敬。”
5月3日,韩国仁川,老郭、于谦一身马褂,恭恭敬敬的朝着台下深鞠一躬。
台下观众人山人海,韩语的“阿尼哈塞哟”,和中文的“您受累”,响彻会场。
德云社演出
可在火爆之外,没人能想到,相声也曾濒临崩溃。
曾经,小剧场送票没人坐,演员转行卖面条,传统段子被批 “不合时宜”。
如今,相声表演火遍外国:内场票炒到天价,韩国观众跟着中国朋友学喊 “好 !”
而曾被视为“大逆不道”的郭德纲,现在却被官媒冠上了“大师”称谓。
从“没人听”到“抢不到”,相声的逆袭,隐藏了多少破局密码?
5 月 3 日的韩国任川体育场,可谓一片热闹景象。
当马褂大褂撞上荧光灯海,当中文 “包袱” 混搭韩语笑声。
郭德纲、于谦,带领德云社成员。
完成了一场让海外游子泪目、让本地观众 “入坑” 的神奇演出。
从网友发回的现场图片可以看出,其火爆异常。
体育场内场及观众看台几乎座无虚席。
台上演员的卖力演出,也更招致台下观众热烈地掌声和叫好。
德云社现场观众
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奔着德云社而来的,不只有旅居韩国的中国同胞。
有网友注意到,台下时不时还有韩语的低语声。
这是因为有许多韩国人,与他们的中国朋友一道,领略这门来自华夏的语言艺术。
借由这些中国观众,为韩国人与相声中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德云社现场观众
可以说,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文化传播,德云社在任川的演出都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消息一经传回国内,立刻引来广泛的讨论。
文章节选
就在演出结束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报道了这一海外相声盛会。
字里行间,更是多次肯定了演出的成功。
文中作者并表示:“这是中国相声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文章节选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文中另一处细节。
文章节选
要知道,作为官方媒体,其文字向来用词精准,一个简单的称呼,都代表着背后无穷的含义。
而如今报道中以“大师”称呼郭德纲,这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感慨:
“老郭没白忙,在相声界的地位,这算是板上钉钉了!”
实际上,“相声大师”这个称呼,用在郭德纲身上并不算过。
毕竟对于中国相声来说,无论是“活下去”,还是“走出去”。
郭德纲都有着弥足轻重的功劳。
在郭德纲与德云社没有出现之前,中国相声在业内人看来,只有四个字能概括:
“慢性死亡”!
一方面,作为一门传统的语言艺术,相声带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沉淀。
这赋予了它极强的文化底蕴之外,也使得某些段子,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公序良俗。
此外,过于陈旧、古板的“套式”,更阻碍了相声的创作。
曾经的相声
另一方面,新时代催生互联网的普及,从中诞生了许多全新的娱乐方式。
在文艺界,表演也趋向普遍地商业化、市场化。
这导致老一辈相声人,既无法跳出原有的“协会框架”,又要接受市场与新生事物的冲击。
内外交困之间,相声的衰败似乎只是时间早晚。
就在中国相声逐渐沉寂之时,郭德纲站了出来,扛起了大梁。
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北京相声大会”,再到“德云社成立”。
他在实现自身相声事业成功的同时,也带着中国相声,走向另一番天地。
可以说,郭德纲对相声的改变是极其大胆,且影响深远的。
他为相声表演引入了全面商业化,让曾经“发票免费听”,变成了“买票进场听”。
演员获得了经济利益,才能更主动地去思考、去革新。
除此之外,郭德纲还跳出了固有的剧场限制,通过多种平台,宣传相声与德云社。
早在德云社草创初期,他就已经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之后他更是与优酷达成独家合作,将相声作品上传视频网站。
现在不少的“德云票友”,最早都是通过视频作品,了解到这一艺术的。
眼见视频作品大获成功,德云社开始发力其他赛道。
单口相声听书、德云社喜剧综艺、相声音乐音频……
抖音与德云社合作 开展的综艺节目
别人说 “相声要保持纯粹”,他偏要 “先让演员吃饱饭”。
当同行还在纠结 “传统段子能不能改”时,他早带着岳云鹏、张云雷,把流行梗、网络热词揉进了贯口快板。
让一票年轻人举着荧光棒喊 “相声真香”。
这种 “商业不低级,传统不死板” 的玩法。
硬是把相声这门 “爷爷辈” 的艺术,变成了 Z 世代手机里的 “快乐源泉”。
但对于郭德纲来说,他的相声发展之路,并没有走到终点。
华表奖上,获得“优秀男演员”奖项的“影帝”张译,曾说过这样一句“获奖感言”。
“中国电影不仅活在国内,更要走到海外。”
这一句话,道明了中国电影的未来,也道明了中国文艺的方向。
德云社与中国相声,更是身体力行了张译的这句“获奖感言”。
在郭德纲看来,相声不应只是中国人的文艺。
它应该是全世界的艺术!
早在2013年,德云社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4月15日,旗下海外相声机构:德云社墨尔本分社成立。
这是德云社第一家海外分社,也是中国相声社团,历史上第一家海外分部。
时至今日,这家海外分社依旧在活跃,向世界传播着中国艺术。
除了开设海外分社之外,郭德纲还积极地进行海外巡演。
2017年6月24日,德云社首次出征日本,之后又转战新台澳,场场爆满。
而在2024年,全球巡演的脚步更是开遍了全世界。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
中国的相声,随着德云社的脚步,遍及亚欧各地。
买票的观众,清一色的华侨游子中,多了许多操着外语、高鼻色目的当地人。
可以说,中国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也随着德云社的脚步而来。
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全球文艺”。
相声的全球化,也只是中国文化走出海外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大量的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文化走出国境,普惠全球。
TIKTOK、小米华为、戏曲相声、服装乐器……
这些来自神秘东方的事物,征服了一批批外国友人。
而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脚步,许多国内文艺作品,也在国外饱受好评。
无论是《流浪地球》系列,还是《哪吒》系列、李子柒的视频。
其在国外备受关注的背后,是日益耀眼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国力的支撑。
未来,这股“中国风”,也必将席卷全球。
结语从胡同茶馆到国际舞台,从送票不要到一票难得。
郭德纲,与他的德云社,相扶相伴走了 20 年。
他们踩过坑、挨过骂,却始终攥着两件法宝:
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野心。
如今,当海外观众为一句 “包袱” 会心一笑时。
我们突然明白:文化最好的传承,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 “保护”。
而是让它在时代浪潮里学会 “冲浪”。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股带着 “包袱” 的 “中国风”,注定会吹得更远。
未来的相声舞台,或许会有更多惊喜。
但不变的,是那份让传统 “活起来、走出去” 的赤子之心。
部分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跨越两国的笑声:连接中韩两国的桥梁——德云社“四海福临”全球巡演在韩国仁川盛大开幕
人民网:德云社在东京举行演出
人民网:中国传统相声将于11月首次登陆英国
九派新闻:德云社官宣将开启海外巡演,郭德纲、于谦发文宣传:不见不散!
百度百科
微博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麒麟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