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三件事情,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后传递的趋势信号,并不容易看透。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同逍
智谷趋势Trend.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 | 同逍
这两个月我们所做的50%以上的事情,都是在应对关税大战。
司马南被查、一众企业家复出、积极稳外需。
这三件事情,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后传递的趋势信号,并不容易看透。
你若不放在大背景下,不把事与事之间的逻辑联系串联起来,那真是纯当八卦看。
串起这三个重要的脉络,就知道为什么东方大国会选择硬刚。
司马南被查
第一个是前段时间好巧不巧,司马南先生被查。
这个人是有争议的。
有民营企业家听到这个消息好开心,当晚开了一瓶十几万的酒庆贺。
因为司马南是东方大国打压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天下苦司马久矣。
立场还不是最关键的,主要是人品有问题,捏造事实进行攻击。
一个简单的例子,2020年,他一个视频得出一个结论,500家500强民营企业的纳税总额不敌一家中石油。
然后抨击一些民企的老板,只把钱揣在自己兜里,不纳税是时候该被消灭了。
你说他数据造假吗,实际没有。
中石油搞垄断确实如此,但将好多年前的数据拿到2020年来说,利用话术进行社会极端化,属实阴险。
很多人说查他是为了查税,补齐财政缺口,这种分析主要是从税收角度出发。
但从深层目的看,税务部门每天都有很多案子,但哪些案子要对媒体公布,这就有讲究。
有筛选地公布,就一定是在传递信号。
传递什么信号?
就是要为民营经济正名,应对对岸的挑战,应对我们经不起的压力。
“消失”的企业家集体出现
第二个事情,马云高调复出。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其他所有人在那里都是有职务的,CEO、董事长、总裁,但马云一个职务都没有。
他在阿里是不担任职务的,大家应该都知道。
但他仍是代表民营经济的风向标。
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看东方大国的经济有没有好转就看三个东西。
第一个,是马云是不是回来重新开始干事儿了。
第二个,茅台价格有没有往上走。
第三个,巴菲特、比尔盖茨等风向标资金有没有回到东方大国来做长线投资。
马云代表的是民营企业台子,茅台代表的是消费,巴菲特、比尔盖茨代表的是外资。
这三个如果出现了好变化,那么经济应该问题不大。
但现在暂时还没有,巴菲特更情愿跑到日本那儿买五大商社。
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心,“消失”的互联网企业家正集体重回官方视野。
除了马云外,备受争议、低调许久的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发改委召集民企座谈会上露面,也有信号意义。
互联网最严监管一页已轻轻揭过,当前经济挑战下,需要民企站出来发力。
目前政策一大重点是调用互联网平台的资源,稳就业稳外贸,近期官方帮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响应。
官方意在树立标杆,重振企业家和市场信心,因此,阿里的马云、滴滴的程维只是企业家回归的开始,不会是结束。
在风暴中突围:东大的优先外需权
早在3月27日,高层密集会见了四十多位外企外资巨头,涵盖了能源、金融、科技、汽车等多个关键领域:
如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顶级矿产公司淡水河谷(Vale);
金融巨头如英国汇丰银行(HSBC)、美国桥水基金(Bridgewater)和黑石集团(Blackstone);
科技领域的韩国SK海力士(SK Hynix);
汽车领域则有德国奔驰(Mercedes-Benz)、宝马(BMW)和日本丰田(Toyota);
还有横跨电子、金融和重工业的韩国三星(Samsung)。
这些会面,本质上就是一场针对外资制造业资源的激烈争夺。
不同于去年主要对接美国企业,今年会晤的对象更多来自欧洲、日本、澳洲和南美洲,这显然是在为4月2日挥下的关税大棒提前布局。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后,高层一方面顶住压力,一方面加紧在全球寻找新的战略支撑点。政策动向依旧可以从多次会晤中窥见。
非常短的时间内决定出访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会见西班牙首相,可看出:
1、 政策倾向仍以外需为重,以拓展国际战略空间为重;
2、刺激政策没有马上出台,内需的位次并没重大改变。
2018年贸易战,东大的迂回策略获得了成功,中企将东南亚国家当作转口贸易和产能替代中心,极大抵消了贸易战的影响,到202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不降反升,贸易顺差达1万亿美元,是2018年的三倍。
这一策略在 2025 年遇到了挑战。
当下最残酷的是,东大认为美国很难找到替代商品,寸步不让;美方则认为东大很难找到替代市场,为了逼对方大幅度让利不惜全球掀桌子,更是下死手准备彻底堵死东大的游击小道。
这场史诗级对抗的结果,似乎不取决于中美自身能否扛得住,而是取决于第三方小伙伴能否扛得住。
双方都在争夺对第三方的战略影响。
23年首访是俄罗斯,24年首访是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25年首访是东南亚三国,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贸易战的压力,当然不像媒体明面上说得那么轻松,高层也认为是一个机会,正在谋求战略突破。
4月底的ZZ局会议,更是信号频出。
从开会的时间偏早,就说明了今年形势的紧张。
越早,说明局势变化大,政策部署节奏在加紧步伐了。
综合来看,东方大国对国际环境的判断,偏谨慎且做好了斗争准备。
具体分析下会议的措辞便可得知:
1、关税战当前,上面态度很明确,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也提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说明我们对国际环境的恶化程度是做好充足思想准备的。
对国际局势的定调,首次用了“斗争”一词,后文又数次提及,两句话概括就是“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不愿打,也不怕打”。
2、政策布局重点围绕外贸进出口。
首先,是外部努力,提出要加大开放服务业试点,加强服务企业“走出去”,更加积极维护多边主义。
最近随着互访,中欧关系明显出现了升温迹象,欧洲在考虑对国产电动车实施最低价格配额,取代去年开始征收的45.3%高关税。
原本老拜时期成功拉拢欧洲站到了同一阵线,结果现在欧洲准备7月要来北京了。
东方大国此前也提出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东大利益为代价来达成协议。
后来越南表态,与美贸易谈判不应损害其他市场,警告还是见效的。面对碎片化、集团化的国际局势,东大唯有主动出击,加紧布局,做好多边贸易和开放。
形势比人强,焦虑、抱怨都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我们唯有做好自己的事,迎难而上。
▼
好文推荐
变局 | 这是最依赖外贸的城市趋势 |贸易战搅局,一线城市要变了大势 |结婚人数下降!国家出手了基建 |拼命建核电站,什么信号经济 |全国30强城市,又变了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