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下难以练好与理解传统查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4:41 2

摘要:传统查拳的诞生与发展,始终紧密围绕技击功能展开。在查拳的文化体系里,诸多谚语不仅是武术具象思维的结晶,更是指导习练的核心要义。例如“拳打三分,脚踢七”,从字面看不难理解,但唯有深入查拳技术的习练与钻研,才能领悟其深层内涵。以查拳中的“弹腿冲拳”为例,冲拳动作运

为何当下难以练好与理解传统查拳?

(下图:由左往右第三位查拳第六代传承人:刘元。第四位查拳第七代传承人、武仁行功夫馆馆长:邵虎。以及第八代查拳传承人)

查拳第六代传人刘元、第七代传人邵虎及第八代弟子们

传统查拳的诞生与发展,始终紧密围绕技击功能展开。在查拳的文化体系里,诸多谚语不仅是武术具象思维的结晶,更是指导习练的核心要义。例如“拳打三分,脚踢七”,从字面看不难理解,但唯有深入查拳技术的习练与钻研,才能领悟其深层内涵。以查拳中的“弹腿冲拳”为例,冲拳动作运用上肢作为进攻与防护的手段,而弹腿迅猛出击,瞬间将下肢的力量与速度发挥到极致,充分印证了下肢在查拳技击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们对这句谚语有了更透彻的认知。武术中的取类比象,不仅源于技术动作,更在反复习练中彰显出查拳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当下,我们对查拳技术的误解与偏差,与习练目的、方式的差异息息相关。

查拳第六代传人刘元、第七代传人邵虎及第八代弟子们

查拳讲究“八法”“六合”“九要”,这些内容如同基石,构建起查拳技术体系的框架,是习练者必须掌握的核心要点。若对这些基础概念缺乏了解,便难以理解动作背后的真正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术语和解释逐渐失传,导致我们在习练过程中难以触及查拳的精髓。就像查拳中的“龙形穿掌”,“龙形”并非简单模仿龙的外形,而是借鉴龙的灵动、迅猛,要求习练者在穿掌时动作如游龙般迅速、灵活,连贯流畅。又如“腾空飞脚”,不仅要做到起跳高、踢腿直,还需配合拧腰、收腹、发声,此处的发声是借助丹田之气迸发而出的,同时要做到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与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完美融合,从而实现力量的高效传递与爆发。只有深入理解查拳术语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查拳的精髓,领悟其独特的技击魅力与强身健体价值,体会它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差异。

查拳第六代传人刘元、第七代传人邵虎及第八代弟子们

在传统查拳的技术习练中,同样体现着对人的尊重。查拳流传广泛,不同地域、不同传承的习练者,即便练习相同动作,也会赋予其不同名称。比如“弓步推掌”,在某一传承流派中称作“壮士开山”,而在另一支系里则叫“英雄展臂”。名称的差异,本质上是对习练者个体差异与传承特色的尊重,展现出查拳丰富的文化包容性。查拳习练过程中的“悟”,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常被视为缺乏标准化、科学性,难以大规模推广教学。诚然,标准化有助于查拳的普及与传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查拳的“悟”,是对习练者个体的尊重,鼓励习练者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创新,让查拳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正是这种“悟”,才使得查拳能形成丰富多样的风格特点,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因此,我们对传统查拳的误解,源于用现代知识体系去解构传统武术时,不同文化体系间产生的碰撞与差异,也源于现代习练者对查拳知识体系缺乏完整认知,以及对习练目的和技术内容理解的不足。查拳的技术习练,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关怀,其蕴含的“育化”功能,能让习练者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将“武德”内化于心,使查拳成为修身养性、塑造品格的重要方式 。

来源:武仁行功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