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榜样 | 俞欣怡:语言为桥,唱享人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5:12 3

摘要:回望历史,外院人才济济、大师云集,一代又一代的外院人以前辈为榜样,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搭建中外友好交流桥梁、传播中国声音作出巨大贡献;放眼当下,新时代外院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民族复兴重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本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

榜样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力量。峥嵘岁月中,中国青年贤才辈出,挣破黑暗的牢笼;奋进新时代里,中国青年自强不息,奔赴新的征程。

回望历史,外院人才济济、大师云集,一代又一代的外院人以前辈为榜样,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搭建中外友好交流桥梁、传播中国声音作出巨大贡献;放眼当下,新时代外院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民族复兴重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本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俞欣怡,共青团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缅甸语本科生,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五四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吕林奖学金、学习优秀奖、挑战杯跨学科竞赛二等奖等荣誉。曾任外国语学院2021级缅甸语本科班班长,所在班级曾两次获北京大学先进班集体。曾任北京大学学生阿卡贝拉清唱社社长,现任理事,曾获北京大学2022-2023年度十佳歌手亚军。

01 语言修炼,文化破壁

当谈及学习语言的心路历程,俞欣怡总会想起史阳老师在高中宣讲会时提到的那句话:“大语种有大语种的用处,小语种有小语种的用处。”对于语言学习,俞欣怡一直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带着对语言的热爱,她在缅语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行。

初识缅甸语的那个秋天,俞欣怡第一次翻开缅甸语教材,那些可爱的圆形字母在俞欣怡眼中仿佛游动的蝌蚪,如此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她举着临摹纸一遍遍描画这些陌生符号,笔尖滑出圆圈的轨迹,直到能够熟练解锁这串神奇的语言密码。她从第一次外教课只会和外教打招呼,说谢谢,并提出自己听不懂希望外教用英语解释,到后来自如地和外教一起讨论缅甸文化及传统习俗;翻译作业中,从不断翻课本查词到后来快速翻译,两种不同语言的各行对照仿佛她跨文化对话旅程中的榫卯,将两种文化悄然扣合。

在国际文化节的现场,俞欣怡穿上缅甸传统服饰,与缅甸留学生一起演唱《民族团结,美美与共》这首缅甸语歌曲,并带领班级的同学一起拍摄制作视频,获得首届高校缅甸语大赛文艺类二等奖。在缅甸作家访华团访问期间,俞欣怡同学以一曲缅甸语歌曲拉近双方的距离,并与缅甸作家进行热情交流。在与班级同学合作参与首届“亚非之声”首都高校亚非语种配音大赛上,俞欣怡与班级同学协力合作,用声音展现北大外院缅甸语专业的风貌。学习之余,秉承着对缅甸语的热爱,俞欣怡同学还在社媒平台上发表缅甸语教学视频,用缅甸语拍摄Vlog,以独特的方式打破人们对于缅甸的刻板印象,将缅甸语言的魅力及其文化传播到更广大的世界。那些曾被千次打磨的语言细节,已化为文化对话的通用语法,让跨文化的共鸣在她的青春中撒下漫天星光。

俞欣怡和班级同学参与国际文化节缅甸摊位志愿活动

俞欣怡与缅甸作家访华团交流,并为他们献上歌曲

语言能力的精进,推动她向更深处探索,那份热爱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利刃。俞欣怡与陈郭君、张琪瑶两位同学合作,对缅甸五至十二年级的三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深入研读,完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缅甸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此外,俞欣怡也积极参与挑战杯学科竞赛。她对在中国的缅甸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采访,重点关注语言习得及文化适应等因素对缅甸留学生对华认知的影响,并完成了《缅甸留学生群体对华认知研究》,获得挑战杯跨学科竞赛二等奖。同时,基于对语言学的浓厚兴趣,她作为组长参与了北京大学第31、32届挑战杯,与小组成员一同实地调研20余个公园,基于关联理论,从语义、句法、语用和语境四个层面入手,以翻译方法为核心分析维度,选取北京海淀区部分一级公园公示语进行案例分析,并完成了《关联理论视域下公园公示语英译研究—以海淀区部分一级公园公示语英译为例》一文。这些研究不仅构建起俞欣怡的学术坐标,更成为她解码中外文明对话的密钥——从微观的语言现象到宏观的语言学与文化认知,学术的严谨性与人文的洞察力始终交织并行。

在“习语”的淬炼、“传语”的星火和“研语”的解码中,她用深耕的锐度为史阳老师当年的箴言做出新的注解,用语言的经纬编织出一条文化破壁的通途:从缅语课堂上的圈圈字母到社交平台视频里跳动的缅语教学,从学术论文中的深入阐述到站在国际舞台上放声歌唱,那些曾被定义为“小众”的语言符号,正在她手中焕发出超越地域的辉光。

02 歌载青春,声通中外

如果说语言是俞欣怡打破文明壁垒的钥匙,那么歌唱则是俞欣怡与世界沟通的信号。俞欣怡带着对音乐梦想的热爱,不断在音乐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阿卡贝拉清唱社社长到北大年度十佳歌手亚军,再到音乐剧演员,她用歌声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独特的注脚。

初入校园,俞欣怡便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加入了北京大学学生阿卡贝拉清唱社,并于大三成为社长,在她的带领下,阿卡贝拉清唱社于当年获评北京大学“品牌社团”,本人也荣获了社团负责人吕林奖学金。

俞欣怡参加阿卡演出

作为校园歌手,俞欣怡用她的歌声和表演在校园内外留下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瞬间:她的身影活跃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歌会等校级重大活动中,2024年新生第一跑上,俞欣怡与马龙、潘展乐、陈梦、冯雨四位奥运冠军同台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北京大学十佳歌手大赛的舞台上,俞欣怡一路过关斩将,凭借其动人的嗓音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最终荣获2022-2023年度十佳歌手亚军。走出校园,她参与了央视“绿叶对根的情谊”谷建芬音乐会演出,掌声与鲜花印证了观众对这位女孩衷心的认可。

俞欣怡参加开学典礼演出

俞欣怡与奥运冠军合唱

俞欣怡在十佳歌手大赛

在音乐剧的舞台上,俞欣怡更是大放异彩。她多次参与北京大学学生音乐剧社的演出,凭借其出色的表演天赋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形象。从《小王子》中古灵精怪的玫瑰,到《伊丽莎白》中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再到《来自远方》中坚忍不拔的机长,她用真挚的歌声与精准的表演将每一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次演出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自我突破的旅程,俞欣怡用她的才华和努力,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俞欣怡参与音乐剧演出

俞欣怡邀请本专业两位老师观看音乐剧演出

在校园舞台之外,俞欣怡的音乐实践进一步延伸至跨文化交流领域,展现出了文化交流的非凡担当,以艺术为纽带推动文明互鉴。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她参与两岸校园歌手大赛,与来自海峡两岸的优秀歌手同台献艺,凭借团队协作与专业素养荣获团体赛亚军,以实际行动搭建两岸青年的音乐对话平台。2024年夏天,她以北京大学民乐团成员的身份出访白俄罗斯,在中白大学生文体交流活动中,通过精彩的民乐表演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助力两国人文交流合作。这些跨越地域的文化实践,印证了音乐社会价值表达:艺术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是文明沟通的通用语言。

俞欣怡参与中白大学生文化演出

俞欣怡的音乐旅程,以燕园为起点,以世界为舞台,在青春的热忱与文明的对话中铺就一条双向奔赴的通途。从阿卡贝拉的协作共鸣到十佳歌手的个人突破,从音乐剧的角色诠释到跨文化的艺术实践,她享受着聚光灯的光晕,听着热忱心跳的回响,在北大和世界的舞台上熠熠闪光。她正书写着一位北大学子对音乐使命的朴素理解——以专业素养传递个体温度,以艺术真诚消弭文明隔阂。

03 心系社会,温暖践行

俞欣怡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青春实践,以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回馈社会。她热心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展现出对于社会公益的热忱之心。

作为外院人,她的扎实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闪闪发光。作为南亚研究通讯的一员,她参与编译工作十余篇,相关文章累计获得万级阅读量,助力南亚研究领域成果的跨语际传播。杭州亚运会期间,她作为缅甸语志愿者驻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医疗团队与外籍运动员搭建沟通桥梁,展现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2024年秋,她为钢琴家肯尼斯·劳里·汉密尔顿的北大讲座提供现场口译服务,专业精准的转译让艺术对话畅通无阻。这次宝贵的口译经验鼓励着她不断在语言学习的路上前行。

俞欣怡参与口译活动

2022年春季,她参与了外国语学院“一福老人班”诗词班志愿服务项目,为老人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诗词课程。她以歌咏诗,用音乐和诗词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同年夏天,俞欣怡还担任了外国语学院优秀高中生暑期学堂的班主任。她不仅管理班级,还与高中生们密切交流,分享自己的大学学习经验,并开设相关专题课程,为高中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指导和启发,为其打开大学学习的认知窗口,用耐心与热情点燃青少年的学术理想。2022年夏天,她加入了福鼎社会实践团,在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更将课堂所学的声乐技巧转化为抚慰人心的温暖力量,用一场公益演唱会为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与感动。当旋律在闽东夜空响起时,音乐真正成为了她与这片土地的情感契约。

俞欣怡参与“一福老人班”志愿服务

俞欣怡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热忱传递温度。从诗词课堂的银发笑颜,到高中生眼里的求知星光;从亚运赛场的语言桥梁,到福鼎夜空的公益歌声,她把教育的理想与公益的初心化作一次次躬身实践。这些朴素却真挚的行动,让知识的力量在代际间绵延,让善意的涟漪在城乡中扩散。当青春的热忱与社会需求相遇,一位北大学子的担当,正书写着关于奉献的最暖注解。

「结语」

在未名湖畔的求索岁月里,俞欣怡用一颗赤诚之心,用缅甸语拼写出跨文明对话的注脚,用歌声编织起人文交流的经纬。伏案描摹圈圈字母的学子、国际舞台上的文化使者、十佳歌手赛场的追光者、亚运会志愿服务岗的沟通桥梁……她变换多重身份,但始终践行着“语言为桥”的初心,让青春在学术深耕与艺术实践中双向丰盈。当小语种韵律遇见音乐的温度,当专业知识转化为公益力量,这位北大学子正以温暖坚定的步伐,在世界文明的星图下走出属于自己的坐标。

文案 |俞欣怡

编辑 | 团委宣传部 张豫兮 李思捷

排版 | 团委宣传部 张书畅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