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接收印度留学生的高校,有责任肩负起国际教育交流中的和平使命。
在中国的印度学生已经突破3万。
中国接收印度留学生的高校,有责任肩负起国际教育交流中的和平使命。
中国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洗涤思想之地。
应当通过教育渠道,向印度留学生传递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
培养印度学生“与邻为善”的国际视野。
这不仅能够提高印度学生的素质,还能让这些人回国之后成为与邻国稳定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应当有文明古国“温文有礼”的气度。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印度国内民粹横行,大国沙文主义严重与邻国关系多有波折。
这也与印度人整体上教育水平不高有关。
印度留学生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思想。
各学校可以通过向印度留学生传递和平主义价值观,帮助重新认识“有礼”二字。
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殿堂,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印度留学生还应接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价值观教育。
各大学必须要让留学生明白,这种品德是人类所必备的品德。
让他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进而珍视和平的可贵。
如果他们在华期间能够深刻理解和平共处的价值,将成为推动和平的重要力量。
反之,若缺乏正确的引导,个别留学生可能受到民族主义情绪影响将造成不良后果。
高校可在国际学生的通识课程中增设“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模块。
参访和平主题机构,如联红十字会等,让留学生了解和平努力。
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友谊的纽带比战争的锁链更坚固。”
希望印度人要放弃一切战争行为,为和平而努力。
来源:资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