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铮清空泡泡玛特股权:套现23亿港元 曾称种子的培育需安静的环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16:40 2

摘要:屠铮在2025年4月29日减持405万股,减持均价为192.95港元,套现7.81亿港元;4月30日减持400万股,减持均价为187.99港元,套现7.52亿港元;5月6日减持386万股,减持均价为190.2港元,套现7.34亿港元。

雷递网 雷建平 5月8日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上涨,市值已经超过2000亿,备受港股投资者的追捧。

在此之际,泡泡玛特重要投资人、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趁机清空了所持股权。

屠铮在2025年4月29日减持405万股,减持均价为192.95港元,套现7.81亿港元;4月30日减持400万股,减持均价为187.99港元,套现7.52亿港元;5月6日减持386万股,减持均价为190.2港元,套现7.34亿港元。

屠铮通过3个交易日一共套现22.67亿港元。

2024年10月15日,屠铮也曾减持500万股,但当时泡泡玛特的股价为58.8港元,因此,虽然减持数量单日最高,但套现只有2.94亿港元。当时,屠铮持股从1.26%降至0.89%。而此次3个交易日减持后,屠铮不再持有泡泡玛特的股权。

对于此番减持,蜂巧资本回应称,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蜂巧资本于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 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屠铮认为,种子的培育需要安静的环境

泡泡玛特在上市前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市之前,众多大牌的VC都错过了这一场盛宴,屠铮则成功投了进去。

屠铮曾说,2013年初遇到泡泡玛特时,由创始人王宁领导的团队正在做年轻一代潮流百货集合店,沿用至今的“popmart”这个名称也诠释了起步时的定位——潮流商场。当时只有两三家集合店,陈列各样公仔、玩具、数码、地球仪、骷髅和熊猫IP之类的家居用品、钱包等,不少商品按照现在的说法可用“潮牌、国潮”之类的字眼描述。对这类产品是否真正符合年轻人的潮流趋势,当时存疑,但是创始人王宁用他和他的团队打消了这些。

创始公司和团队要有自己的思考,就像王宁,同一时期的其他线下转线上的消费品牌,比如黄太吉,受到资本和媒体的大力追捧,甚至有些投资人也建议泡泡多做媒体宣传,转型做线上,但王宁还是坚定默默打磨线下模型。在一个集体线上化移动化大跃进的年代,资本大幅兴奋减少纯线下投资的背景下,有如此坚守和判断,非常不容易,这背后有超乎这个年龄的思考。并且在此后也得到了印证,2015年,团队发现了 Molly 这个卡通形象受到不少用户的喜欢,便开始和设计师深度合作开发产品,并且在零售模式上结合了香港 log-on 的风格,一炮而红。

之后泡泡又吸收了日本盲盒和扭蛋文化,将玩偶打造成一个个主题系列,类似于收集一个系列邮票的方式,解决了用户购买频次问题,从此泡泡从小众玩偶走向了大众市场。泡泡玛特这种商业模式在全球也鲜有对标,这条发展路径是靠团队自己学习能力和商业嗅觉摸索和创造出来的。

屠铮还说,种子的培育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企业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苦练内功是一件好事,大大减少了竞争成本。泡泡玛特就有那种自己默默发芽积蓄能量的企业特质,有大抱负、思维缜密、凝聚力强、敢干又常年低调做事,恰似一朵正品蜂巧静静的绽放。2019 一年,企业的估值涨幅就提升了近20倍,作为一家 Pre-IPO企业比较罕见。市场上有些观点认为泡泡玛特故事讲的不错,但其实泡泡玛特一开始就是在做实事,在财务报表上也能有扎实的体现——这一点可能和有些独角兽公司不同。迄今为止,公司当年大多数的重要规划不但实现,并且远超预期。

年营收已达130亿

如今,泡泡玛特的业绩正在快速增长。近期,泡泡玛特APP首次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同上跻身免费榜总榜第四名。

年报显示,泡泡玛特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6.17亿元、63亿元、130.38亿元;毛利分别为26.55亿元、38.64亿元、87亿元。

泡泡玛特2024年中国内地营收为79.7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35亿元增长52.28%;其中,来自零售店销售收入38.27亿,来自线上销售收益为27亿元,来自机器人商店销售收入7亿元,来自批发及其他收益为7.48亿元。

泡泡玛特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盈利分别为5.83亿元、12.31亿元、41.54亿元;年内盈利分别为4.76亿元、10.89亿元、33亿元;净利率分别为10.3%、17.3%、25.4%。

从产品类别来看,泡泡玛特2024年来自THE MONSTERS收入为30.4亿元,上年同期为3.67亿元,已超过MOLLY贡献的20.93亿元成为泡泡玛特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高达23.3%。

泡泡玛特2024年来自SKULLPANDA的收入为13亿元,占比为10%;来自CRYBABY的收入为11.65亿元,占比为8.9%;

泡泡玛特2024年来自DIMOO的收入为9.1亿元,占比为7%;来自HIRONO的收入为7.27亿元,占比为5.6%;来自Zsiga收入为2.45亿元,占比为1.9%;来自 HACIPUPU收入为2.24亿元,占比为1.7%。

近期,泡泡玛特发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推进集团全球化战略目标》全员信,宣布即日起启动全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

此次升级的核心是聚焦区域战略,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置区域总部,泡泡玛特国际集团高级副总裁文德一兼任集团联席COO,与司德共同负责集团在全球业务的管理及运营工作。

架构显示,文德一负责亚太区和欧洲区运营与管理,司德负责大中华区和美洲区运营与管理。

王宁表示,随着公司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海外业务在集团的收入占比接近40%,且未来将进一步向国际化集团方向迈进。

截至今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为179港元,市值为2403亿港元。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来源:雷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