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一首经典的夏日小诗,句句美如画,读完让你不再焦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16:55 2

摘要:他的春天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的夏天是“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他的秋天是“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他的冬天是“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心态不好的人,一定要多读读王维的诗,也许只是短短几句,就能让你忘记烦恼和焦虑。

尤其每至初夏时节,阴雨绵绵,山青鸟鸣,总让我想起王维。当年他在辋川度过了闲逸自在的晚年,也写下了隐居生活的春夏秋冬。

他的春天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的夏天是“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他的秋天是“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他的冬天是“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而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王维笔下一首经典的夏日小诗,句句美如画,让人沉醉不已,读一读也许能让你清心静气、不再焦虑。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shǔ)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慢慢升起。村妇们烧好粗茶淡饭,送给东边田里劳动的男人们。广阔平坦的水田上白鹭飞过,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觐晨开晚谢。我在松下吃着素食,摘一把新鲜的露葵。我已没有功利之心,与世无争,还有谁会无端猜疑我呢?

晚年的王维,只喜静谧,对于世间的纷纷扰扰已不关心。那些曾经的功名利禄,在他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哪里比得上山间的清风明月,令人心旷神怡?

他隐居在辋川,闲时便出去走走,有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偶尔与山中道友饮酒谈心,偶尔写写不染尘俗的田园小诗,比如这首《积雨辋川庄作》,就是此时所写。

“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开篇就是满满的画面感,仿佛能闻到雨后空气中那淡淡的泥土香,还有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悠然自在,不急不躁。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还透露出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蒸藜炊黍饷东菑”,田家的生活十分简朴,蒸一些野菜,煮一些黍子饭,就是日常一餐。从农家早炊到田头野餐,展现出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这种寻常的日子在诗人看来却是自得安逸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的夏天,百鸟飞鸣,“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指树木茂密,境界幽深。水田白鹭飞行和林间黄鹂婉转,两者互相配合,有声有色,将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生机盎然,极富诗意。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在山中静静地看着朝槿朝开暮谢,顺手在松下摘一把新鲜的露葵,这样的日子谁不向往呢?其中“静”和“清”二字,正是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写照。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看似简单实则乐在其中。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最后一句运用两个典故,“野老”是诗人自称,“争席”这个典故出自《庄子》,讲杨朱从老子学道时,客人们都为他让座,待他学成回来后,客人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此时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阂。

“海鸥相疑”这个典故出自《列子》,讲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一天,这人的父亲让他把海鸥抓回家,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靠近。

这两个典故结合,轻巧深邃,抒发了诗人淡泊的心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淡然,他好像在告诉我们,当你放下功利心机,看淡一切,心灵也会得到真正的平静和自由。

王维的晚年,是一首未完的诗,是一幅流动的画。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隐逸与自在。“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他在松风与山月下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找到了与世界相处的智慧。此时,因为内心平静如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岁月流转,王维的身影已然远去,但他的诗却永远留在了人间。每当我们读起他的诗,仿佛能感受到他那颗隐逸的心。当你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妨读一读王维的这首《积雨辋川庄作》,学会放下世间的纷扰,让自己在纷扰中找到内心的平和。

来源:江忆北North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