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缅怀约瑟夫•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6:08 2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5月6日去世,享年88岁。


席来旺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5月6日去世,享年88岁。

这位刚刚去世的国际知名学者确实不一般。他是美国人,却在国内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哈佛大学校刊《深红报》(Harvard Crimson)刊发了相关声明,而且今天包括新华社在内中国各大媒体均予以客观正面报道,一批自媒体,尤其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公众号、朋友圈,也都聚焦这一话题,表达对这位颇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学人的缅怀。

笔者在美国常驻期间,曾在波士顿哈佛校园约瑟夫•奈的办公室对其进行过几次专访,就中美“软实力”与“巧实力”等进行过探讨,并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上接连发表。他还在赠送给笔者的新书扉页处亲笔题词留念,表达美好的祝愿。

应该看到,约瑟夫•奈是一位较清醒且具战略视野的学者。2021年11月2日,他曾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美国和中国打“冷战”这个想法既不符合现实利益,也不利于美国的未来。他给美国敲的警钟是,美国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拿传统的冷战思维对抗中国必然是自讨苦吃,在军事、经济、社会层面和西方国家全面结盟是抗衡中国的最佳战略。可以说,约瑟夫•奈是美国对华接触战略的倡导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美两国加强合作,曾多次来中国进行交流访问,并公开表示过,希望中美都能战胜非理性的情绪,保持稳健的双边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利。他主张不能用“新冷战”来界定美中关系,美中应管理好双边关系,把握好竞争与合作的边界与平衡,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开展合作。

众所周知,约瑟夫•奈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而闻名。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报指出,约瑟夫•奈关于国际关系中权力本质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学生。他的书籍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因此国内有人不仅视其为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战略家,而且充分肯定他在国际关系理论、美国权力、领导力,特别是“软实力”问题上的独特和独创性理论贡献。有人甚至评价到:“斯人已去,但奈的思想仍会影响着一代代国关学人”,并表示其教科书是自己在每个课上都会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之作,以后还会一直推荐!

需要指出的是,约瑟夫•奈与基辛格博士的经历有点雷同,与基辛格一样,约瑟夫•奈早年就在哈佛大学任教,他们不仅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也都曾从政,担任过非常重要的政府高官职位。他曾于1977-1979年担任美国国务院安全援助、科学与情报技术副国务次卿,1993-1994年担任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委员会主席,1994-1995年担任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部长助理。因此,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官网的声明中,不仅告知约瑟夫•奈是教授学者,是“软实力”理论之父与国际关系理论大师(Joseph Nye, Harvard professor, developer of “soft power” theory, and an architect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es at 88),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其政治地位的历史界定:奈的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权力概念的理解,他的领导力帮助指导其国家度过了艰难时刻,他的视野帮助肯尼迪学院实现转型(Nye’s ideas transformed how we understand power, his leadership helped guide his country through difficult moments, and his vision helped transform the Kennedy School.)。他对其国家的贡献自然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他的“巧实力”概念成为奥巴马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主轴。约瑟夫•奈的代表作有《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重新思考软实力》等,其最新著作是2020年的《道德重要吗?从罗斯福到特朗普的总统与外交政策》,他曾预言特朗普的政策将使美国的软实力面临更大的挑战。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来,不仅美国历任总统、国务卿,甚至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约瑟夫•奈等战略家乃至大批战略智库,不都是为了争取美国在全球自身战略利益最大化而以不同方式献身于其护霸大业吗?”(见“理智分析国际问题非常重要:与杜金先生商榷”一文,《席来旺视角》专栏)。

笔者也曾经针对约瑟夫•奈在2022年1-2月期《外交事务》发表的题为“网络无政府状态的终结?——如何构建数字安全新秩序”的文章分析到:问题是,恰恰由于约瑟夫•奈并非脱离现实的纯粹学究派教授,其服务美国政策的出发点与国际现实往往脱节(见“应对中国,约瑟夫•奈为美方开对药方了吗?”一文,《席来旺视角》专栏,即将于今年夏季问世的专著中这两篇文章均已收录)。

有人这样分析到,无论如何,约瑟夫•奈是一个有使命感的学者,为使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就在今年,在他临去世前连续发文,不仅对特朗普的乱政举措提出严厉批评,而且也为自己倡导的“软实力”失去威力不被当局重视而痛心。其实,美国自身“软实力”的消退并非只是特朗普的过错,近年来美国“民主神话”的堕落进程在一步步加深。因此,今天有不少人感慨,美国的软实力真的没了,这一概念的发明人也走了。他临去世时,估计会带着失望、痛心和不甘。

来源:席来旺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