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白色风车镶嵌在碧波间,蓝天、水面自然框出湖光天色,往来游客或倚栏听风,或执镜取景……5月6日,白龟湖畔“自由之风”打卡地生动演绎着沉浸式旅游新图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程颖
大型白色风车镶嵌在碧波间,蓝天、水面自然框出湖光天色,往来游客或倚栏听风,或执镜取景……5月6日,白龟湖畔“自由之风”打卡地生动演绎着沉浸式旅游新图景。
市民、游客打卡“自由之风”。王尧 摄
“通过景色重构,将9米高的风车装置与湖面视觉通廊完美融合。”河南中平交科研究设计院景观与建筑分院副院长杨松在阐释创作理念时强调,此处白龟湖观景平台很大,为了显著提升所在区域的视觉吸引力,他们在平台的边缘设置了一个象征自由与梦想的风车。“风车旋转的声音和姿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人们联想到童年的欢乐时光、家乡的美好记忆。”杨松说。
下午4点多,耀眼的阳光未减市民和游客的热情,大家纷纷在风车下拍照留念。“这布景特别有电影感。”游客王源说。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催生多业态联动。一家汽车品牌的试驾员黄跃杰和他的拍摄团队驻扎在此,以风车装置为背景的试驾视频点击量比普通背景的增加三成。“动态场景带来的沉浸感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依托白龟湖新晋打卡地,景观即内容的模式正重塑传统营销的传播路径。
暮色中的风车剪影倒映在湖面,三三两两的市民仍在流连。从“打卡留念”到“入画共情”,“微旅游”正在重构人与城市的关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