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结束的5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维持基准利率在4.25~4.5%水平,为其连续第三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结束的5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维持基准利率在4.25~4.5%水平,为其连续第三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纵观整场会议,美联储认为“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措辞相较3月进一步加重,同时认为失业率和通胀双双上行的滞胀风险正在逐步增加,会议表态略偏“鹰派”。
在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上,“观望”一词被提及11次,“等待”共提到了22次,“关税”一词则被提及超过20次。鲍威尔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仍在不断演变中,其对经济的影响仍然“高度不确定”。如果已宣布的大幅提升关税持续实施,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失业率上升。
这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在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面前,观望等待或是当前的最优解,排除了预防式降息的可能。
全球降息浪潮下
鲍威尔到底在怕啥?
相比上次会议,此次美联储的会议声明淡化了净出口分项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仍然强调美国经济处于稳健的扩张状态。
但不可忽视的是,诸多数据已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的隐忧。关税政策的反噬作用逐渐显现,劳动力市场边际降温,企业在政策不确定性下趋于保守。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7.7万人,看似尚可,然而ADP数据却显示4月就业人数仅增长6.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为九个月以来最低增长。这表明企业在面对消费者不确定性时,扩张步伐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通胀问题也让美国经济陷入两难境地。实际通胀降温放缓,美国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初值达到3.5%,超出预期且相比前值显著抬升。尽管同比数据显示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季度环比数据的抬升暗示通胀降温趋势可能受阻,且通胀预期进一步攀升。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显示,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未来一年美国通胀预期升至6.5%,长期通胀预期也有所上升。通胀预期会影响各部门的投资消费决策,若持续高位,美联储可能需要继续维持紧缩政策,这无疑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陷入萎缩,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初值录得-0.3 ,与上一季度的2.4%形成鲜明对比。进口激增是企业为规避关税的提前采购行为,而占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仅增长1.8%,远低于上一季度的4%。这使得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若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受政策不确定性压制,美国经济将陷入技术型衰退。此前,IMF已下调美国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这反映出关税政策的短期冲击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和国内生产效率下降等长期结构性影响。
这也使美国经济陷入了一个自我强化的负向循环。关税政策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本需要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放松来对冲影响,但关税引发的供给侧通胀冲击推升了市场通胀预期,使得美联储难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高利率环境下,融资成本和利息支出压缩财政空间,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施加降息压力,挑战其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一行为引发市场对联储政策持续性的担忧,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减少货币政策空间,形成 “政策受限-预期紊乱-经济承压” 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美联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要避免在通胀预期上行的背景下贸然降息扰乱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又须警惕经济边际放缓所积聚的滞后性风险。
也正如鲍威尔所说,“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先发制人,因为在我们看到更多数据之前,我们实际上无法确定对经济数据的正确应对方式。”
不过,当前留给美联储静观其变的窗口正在收窄,过度观望可能会错失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最佳时机。
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路径如何?
分析师普遍认为,与2019年的宏观环境相比,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门槛变高,其需要看到经济出现实质性放缓的证据后才会采取行动。
鲍威尔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关税政策本身和对通胀与增长的巨大“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硬数据”来确认,排除了“预防式行动”的可能,相较于高通胀和高失业的不同风险本身,美联储货币政策想要应对的是这些风险同时暴露出来的可能。
对于未来的政策路径,鲍威尔此次给出了以下两方面的增量指引:一是对于关税,鲍威尔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效应可能会更加顽固,“通胀水平朝着2%目标迈进的过程预计不会有进一步进展”。相较于3月的表态,鲍威尔不再认为关税的通胀影响是“暂时性”的。
二则是对于未来降息路径,鲍威尔再次强调“无需急于调整政策利率”,可以“保持耐心并观测数据”,对于年内的政策利率没有预设任何路径,完全取决于数据演绎。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判断,对于美国而言,关税在短期是供给冲击,长期可能将造成需求冲击。现在的问题是,由此造成通胀的峰值有多高,能否使得美联储越过这一脉冲而更多聚焦长期压力。
刘刚表示,根据测算,如果有效税率抬升15个百分点将推升美国PCE通胀指标上行1.6~1.8%至4.1~4.3%的水平,对应CPI同比抬升1个百分点,核心CPI抬升1.25个百分点,使得2025年底水平均接近4%,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难以快速降息。
“美联储可能无意在年内降息,而是倾向于保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华创证券认为,某种程度上,美联储主席表态也是对于6月份议息会议点阵图变化的一种预告——2026年和2027年的降息次数或将减少,以反映通胀水平朝着2%的目标位进展缓慢的现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当下美联储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政策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动态调整货币政策路径,美联储需在支持经济和管理通胀之间做出抉择。
程实认为,美国主要经济指标边际走弱,全球外部环境趋于复杂,政策制定亟需强化前瞻性与主动性,预计美联储最早于6月进一步降息,全年降息3至4次,共计75-100个基点。
未来,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需采取有效措施,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胀控制,重建市场信任,才能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将不断加大,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文字 罗皓 王奕然 整合自 新华财经 央视新闻 财联社 经济观察报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