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零部件行业为何依然强大

摘要:70年代到90年代末,支持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有两个,一个电子行业,一个是汽车行业。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是当之无愧的电子王国。当时的日本电子行业,综合实力是全世界第一强国。日本的电子产业开始出现问题是在2000年前后,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原因是日美半导体摩擦。

为什么日本的家电、电脑和手机等产品逐步败北,但电子零部件产业却一直保持强大?日式经营的特点是什么?技术本质又是什么?

70年代到90年代末,支持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有两个,一个电子行业,一个是汽车行业。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是当之无愧的电子王国。当时的日本电子行业,综合实力是全世界第一强国。日本的电子产业开始出现问题是在2000年前后,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原因是日美半导体摩擦。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苹果手机之后,日本电子产业的衰弱变得不可逆。

但是,仔细观察日本的电子产业,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日本的电子零部件行业,一直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直到今天(2024年),日本的电子零部件行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占了全球电子零部件产业的1/3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且,日本企业往往占据了各种产品的高端领域。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的家电,电脑和手机等产品逐步败北了,但是电子零部件产业却一直保持了强大?思考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日式经营的特点,技术的本质等有很多益处。

电子零部件都包括什么

日本有一个行业组织叫一般社团法人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英文简称为JEITA(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这个协会有一个电子零部件分会(日语名称为:电子部品部会)。根据该组织发布的数字,2023年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日本国内生产额为33145亿日元,是日本电子产业中最大的一块。日本半导体产业规模为31779亿日元。2021年日本的出口看,半导体•电子零部件占到了总出口的5.9%,仅次于汽车行业的出口规模(占据了总出口的12.90%)。

该协会把电子零部件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种类。一,被动零部件,包括电容,电阻,变压器,电感。二,连接零部件。包括了开关,触摸屏,连接器。三,转换零部件。包括了音响零部件,各种传感器,传动器等。四,其他种类的电子零部件。包括了转换电源零部件,高频零部件,线束等。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用电的产品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子零部件。比如,一台高端智能手机中,需要用到MLCC(积层电容)1000多个。一个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高端电动车上需要10000多个MLCC电容。

为什么日本的电子零部件行业依然强大

电子零部件行业首先是【日本电子立国】的技术遗产。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就电子产业来讲,毫无疑问是全世界第一强国。当时日本电子行业是全产业链的强大,也就是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都很强大。2000年以后,日本的下游领域,逐步丧失了主导权。产业链的上游是各种原材料和设备,中游是各种电子零部件。日本是目前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依然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日本制造业能力刚好符合了电子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需求。很多读者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回想一下,过去40年,电子零部件行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对电子零部件的要求来讲,社会需求一直在要求电子零部件在下面几个领域同时进步,也就是(1)体积更加的小;(2)功能更加的强;(3)质量长期稳定,(4)复杂外部环境下的性能更加稳定(比如,能够适应高温和低温,能够抗击外部冲击力);(5)价格更加的低;(6)顾客操作的方便些和舒适性更好;(7)更加的环保;(8)根据下游厂家需求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更强;(9)交货时间更短。上述的九个要求,在过去40年,一直是悬在所有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头上的一把剑。

现在我们回想日本二战后70多年,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按照类似的逻辑来发展的(当然,这不是只有在日本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截止60年代,日本的产业是“重厚长大”,之后逐步转移到“短小轻薄”。如果我们观察日本的电子行业的发展,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二战后的70多年,一直朝“短小轻薄”方向在发展。电子类相关企业,都是在一下几个方面同时进步:(1)体积更加的小;(2)功能更加的强;(3)质量长期稳定,(4)复杂外部环境下的性能更加稳定;(5)价格更加的低;(6)顾客操作的方便些和舒适性更好;(7)更加的环保;(8)面向市场推出新产品的研发时间更多;(9)产品的外观越来越漂亮,操作越来越人性化。

生产终端产品的厂家,比起电子零部件企业,需要更高的能力。那就是整合各种技术的能力,广告宣传的能力。在其他方面,生产终端产品(家电,电脑,手机,机器人)的各种企业,和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能力发展方向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日本企业(我说日本企业不仅仅指日本电子行业的企业,也包括了日本机械行业的企业)在二战后的70年中,就是围绕上面列举的9个方向,不断地提高了技术能力和企业能力。80年代,这个日本制造业的综合能力超过了欧美企业。

2000年以后,日本的电子产业整体来讲开始缓慢的退步。这个退步,体现在三个最重要的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的不断下降,也就是电脑,智能手机,白色家电。电脑和智能手机日本败北的重要原因是美国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就是互联网的时代,基础操作系统和软件越来越重要,软件是日本企业的弱项。白色家电败北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海外本土化的不足。这间接地带来,日本影响力的不足和成本的居高不下,逐步在海外市场败北。简单总结而言,日本终端电子产品败北的原因有3个:(1)底层操作系统和软件不行。(2)成本过高,(3)市场营销有短板。

这就是2000年之后,日本电子零部件行业依然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原因所在。电脑和智能手机需要更好的软件,但是各种电子零部件和软件没有任何关系。2000年之后,能够满足高端电脑和智能手机不断提高的要求的电子零部件,也只有以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等)企业才能提供。

当然,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也包括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客户不仅仅是电脑和手机企业,也包括机器人,工厂自动化设备,高端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这些领域,对电子零部件的要求都很高。

而且,1990年之后,日本制造业企业实现了整体的大规模出海。日本企业逐步具备了跨国经营的能力。跨国经营对于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来讲,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也就是(1)降低生产的成本,(2)把工厂设置在距离客户比较近的地方,能够缩短供货的时间。在这个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就很难通过成本简单击败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首先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也在海外设置了大量的工厂,在成本方面,发展中国家企业也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产品营销方面,终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对准大众人群,也就是mass marketing。但是电子零部件企业,其目标客户是各个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也就是sector marketing,或者niche marketing。一个优质的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其需要对应的全世界的客户,可能就是几百家企业。而一个高端手机企业,需要面对的客户是全球的几十亿人口。其背后需要的产品设计和营销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日本的终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败北的三个原因是:(1)底层操作系统和软件不行。(2)成本过高,(3)市场营销有短板。但是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都不需要面对这个三个问题。

小小的电子零部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技术的体现

目前最小的MLCC电容比一粒小米还要小。大部分的电子零部件尺寸都不大,但是小小的电子零部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技术水平的体现。

整体来讲,电子零部件企业需要多种不同的技术,才能生产高水平的电子零部件。一般来讲,电子零部件企业需要8种核心的工业技术能力。

1,材料技术。一切好的工业产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优质的材料。

2,超精密加工技术。

3,成形技术。

4,表面处理技术。

5,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

6,产品的设计能力。

7,产品的测试和评价技术。

8,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维系同样质量的技术和能力。

此外,很多企业还需要具备研发生产各种加工设备的能力。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好追赶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

目前存在的各种电子零部件,其基本科学原理都是50年前已经确立的东西。有一些零部件甚至100年前科学原理就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知识了。比如,旭化成公司在应用霍尔效应的零部件方面,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企业。霍尔效果(Hall Effect)来自美国的物理学家Edwin Herbert Hall(1855-1938)。霍尔效应是1879年就被发现的物理现象。

目前,全球的高端MLCC电容(Muti-Layered Ceramic Conpacitor)被日本的三家企业所把持,也就是村田制作所,TDK和太阳诱电。现在三家公司生产的MLCC是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其基本原材料是钛酸钡。过去50年,MLCC电容的技术一直在进步。其进步的核心就是更小,更强,更廉价。MLCC中的诱电体层不断的变薄。1997年达到了3微米(1微米是1毫米的1/1000),2000年达到了2微米,2003年达到了1微米,2009年达到了0.7微米。笔者没有看到更新的材料,但是推测应该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的操作。

从目前村田制作所和TDK公司的网站资料来看,他们都是内部垂直统合型的企业。也就是原材料和生产设备都是自己内部制作的。

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都持有大量的专利。但是在企业内部,还有大量的knowhow存在。有一些技术能够申请专利,他们也不申请专利,作为企业秘密留存在企业内部。

90年代以后,日本有多个主力产品相继被周边国家和地区赶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半导体的DRAM,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屏。这三种产品,都不是内部统合型产品。比如,1999-2006年,日本是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07年就被中国超过了。但是,2007年时候,中国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生产设备和关键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外国进口的。中国基本解决生产设备和关键原材料上的问题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了。韩国在DRAM领域1999年就超过了日本。但是直到今天,在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方面也在严重地依赖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液晶行业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也就是产业起步的初期,严重的依赖日本的设备和关键原材料,慢慢的实现国产的替代。

类似的事情在一个小小的电容领域就很难重现。因为村田制作所的生产设备在市场上并没有企业在卖。

而且,日本这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新的研发。很多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都公开表示,要把新产品占总销售收入的占比保持在30%以上。

来源:慧眼速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