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帆自贸港,才聚新时代。为深入贯彻海南省“新春第一会”人才大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及相关三年行动方案,“自贸港人才”微信公众号特设《人才建功自贸港》专栏。
扬帆自贸港,才聚新时代。为深入贯彻海南省“新春第一会”人才大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及相关三年行动方案,“自贸港人才”微信公众号特设《人才建功自贸港》专栏。
此专栏将全方位展示自贸港人才风采,以真实、鲜活、有温度的内容,讲述人才与自贸港共成长的精彩故事。
希望通过这一专栏,搭建起一个人才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找到共鸣、获得启迪,凝聚八方人才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关注自贸港、了解自贸港、支持自贸港,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繁荣与发展。
自贸港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人才的参与和贡献,让我们一起关注每一位人才的成长,携手推动自贸港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邹鸿
创新技术
传承技艺
培养人才
深耕黄花梨雕刻25年
荣获“海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
“让每一块黄花梨都焕发艺术生命,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5月3日,海南柴艺坊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邹鸿告诉记者,这是他多年来的执着追求。
日前,经海口市总工会推选的一批先进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海南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其中,邹鸿荣获“海南省劳动模范”称号,为他的工匠之路再添荣光。
在海南黄花梨艺术领域深耕二十五载的邹鸿,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受访者供图
追求卓越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邹鸿的工作室,奖状、奖杯摆满了柜子。海南省技术能手、海南省南海工匠、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海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黄花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海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这些荣誉,见证着一位匠人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追求。
“黄花梨如此珍贵,如何将原材料最大化利用?”在制作黄花梨笔筒的过程中,邹鸿发现,使用传统方法对原材料的耗费较大。经过钻研,邹鸿发明了“笔筒整材无孔取芯技术”和“创新研究数字定位定点转弯转角切割技术”,并自制工具设备,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和木雕工艺的重大突破。
在多年的黄花梨雕刻工作中,邹鸿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亮眼的成果,不断助推行业发展。为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十檀九空”难题,邹鸿将X光数字照相技术应用于木雕造像,为创作提供关键参考;与企业合作研发海南黄花梨火山石香炉时,针对火山石切割难题,他四处求教并尝试多种方法,最终提出新方案,大幅提高了切割成功率;由他发起组建的国检CMA检测检验中心,为海南黄花梨鉴定提供专业服务,并开展培训工作……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邹鸿秉持工匠精神,不断探索创新。
薪火相传
让非遗技艺生生不息
深耕行业二十五载,邹鸿在黄花梨艺术创作、鉴定评估、展览拍卖、文化推广等方面颇有建树,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从艺术创作到工艺传承,从文化遗产保护到传播,每一个环节他都力求精雕细琢。
“黄花梨技艺重在保护,更重在传承。”邹鸿将黄花梨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己任,总结出“雕刻七法”“修光六要”等技巧,在多所院校和培训班授课12年,授艺教学近500人,培养出众多高技能人才。
邹鸿创办的柴艺坊黄花梨艺术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抢救修复近500件珍贵黄花梨器物,多件原创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如何让黄花梨工艺品“走出去”?在数字经济大潮中,邹鸿主动求变,积极推动直播电商与传统工艺融合,协助落地300多个直播间,让黄花梨工艺品搭上数字快车。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他还创新多项技术并免费推广,带动大量人员就业创业。
谈及未来,邹鸿充满期待:“接下来,我计划将作品版权IP衍生开发文创产品,努力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将发挥‘劳模’示范作用,推动黄花梨雕刻技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来源:自贸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