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东城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滋养下——从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的精心呵护,到能级提升的强力助推,再到配套强链的坚实保障,以及品牌创优的引领激励,催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东城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滋养下——从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的精心呵护,到能级提升的强力助推,再到配套强链的坚实保障,以及品牌创优的引领激励,催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
在东城注册的版图上,已有经认定的19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生长,更有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傲立潮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关于梦想、拼搏与突破的精彩故事。
东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中关村东城园、区经信局,重磅推出“明日之星在东城”专栏。我们将带着探索的热忱与期待,走进东城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中的“尖子生”,深入探寻细分行业里的“领头羊”,挖掘它们从萌芽到茁壮的成长之路,展示那些令同行惊叹的“独门绝技”,探寻隐藏在成功背后的密码。本期走进的是北京巧合榫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巧合积木”)。
榫卯,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古建筑梁柱间严丝合缝的精巧连接,是中国古典家具上无需一钉的匠心印记。然而,在东城区,有一家名为“巧合积木”的企业,正以榫卯积木为独特载体,将这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作为国产积木潮玩领域的新兴力量,巧合积木究竟是怎样突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在竞争白热化的积木市场中开辟出一条独树一帜的创新发展之路呢?
精研科技
实现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表达
巧合积木自创立伊始,便明确将自身定位为文化科技类企业,在科技研发领域不遗余力地投入。
“别小看这些看似普通的榫卯积木,其背后实则蕴含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巧合积木创始人孙玉芊介绍道。在西式积木品牌深度渗透积木市场的大背景下,巧合积木毅然踏上“从0到1”研发榫卯积木的艰难征程。这意味着要把传承千年的榫卯连接方式,巧妙地与现代工业生产、模具制造以及新材料相结合,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创新表达。
在制造精度方面,巧合积木的零件精度对标头部积木品牌,达到了0.005毫米,这一精度是大多数积木品牌所采用精度的十分之一。孙玉芊解释说:“高精度是为了拼接手感的一致性,进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流畅、舒适的拼接体验。”
而在零件厚度上,他们面临并成功克服了巨大挑战。“很多工厂都不愿意承接零件厚度超过4毫米的订单,可我们的零件厚度能做到16毫米。”孙玉芊坦言,塑料越厚越容易出现缩水、膨胀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零件精度和拼接体验。巧合积木凭借持续不断地优化生产工艺,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
“每一个榫卯积木零件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不仅要确保结构稳固,还要充分展现榫卯技艺的精妙之处。”孙玉芊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涵盖连接体系、产品设计和零件体系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专利成果,不仅是公司强大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更为榫卯积木这一新兴品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
构建标准化创意生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特色和创新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巧合积木与市场上其他榫卯积木品牌有着显著差异。
当下,多数同类品牌产品类似模型,零件连接方式和位置固定,用户拼搭时创意发挥空间有限。巧合积木则致力于打造标准化、模块化的颗粒积木体系。孙玉芊强调:“我们希望每个颗粒既能用来拼搭古建筑,也能拼出坦克、人偶等,让积木回归到激发创意的本质。”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赋予了巧合积木产品极高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凭借约30余种基础标准零件,搭配适量外观零件,就能衍生出多种玩法。这一设计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玩性。
在拼接方式上,与西式积木产品多以按图拼接的单向思维不同,巧合积木采用六向连接,可拼可拆,为玩家提供了更多创意实现的可能。巧合积木在全国开设了50多家以教育体验为主的线下门店,开展“非遗+科技”的教育活动,孩子们在拼接积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机械原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巧合积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东城区残联展开合作,让特殊群体参与到积木后处理、拼接直播等环节。一位视力障碍女孩通过触摸积木,“看见”了故宫的斗拱和琉璃瓦。
以榫卯传承为使命担当
在实现传统榫卯现代化升级和产品创新的同时,巧合积木始终坚守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榫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的连接方式,凝聚着古人的无穷智慧,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巧合积木将榫卯技艺巧妙融入积木设计,让这一古老技艺以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为达成这一目标,巧合积木在产品设计上独具匠心。他们积极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秦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众多文博机构展开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
其中,与国博联名开发的“古代中国兵俑系列”榫卯积木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孙玉芊表示,在设计兵俑时,团队不仅注重外观的高度还原,还创新了拼接方式,让每个部件都能自由拆卸重组。
该系列产品凭借新颖的拼接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打破了人们对积木和榫卯的传统认知,让消费者在玩乐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立体、框架式结构,决定了榫卯积木每个面都有复杂结构,设计和制造过程没有太多经验可供借鉴。巧合积木联合创始人、首席设计师王然师从工艺美术大师、京作榫卯艺术馆馆长刘岩松先生,是京作榫卯非遗传承人种桂友先生的再传弟子。他多年跟随师爷和师傅学习榫卯知识,深入钻研榫卯技艺。在王然的带领下,巧合积木设计团队勇挑榫卯技艺传承和创新的重担,将传统口口相传的榫卯技艺转化为数据化的工业设计。
用中式榫卯积木复原中轴线古建筑,是传承榫卯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巧合积木团队曾耗时18个月,输出171页零件组图,使用158256个基础榫卯零件和13578个3D打印零件,完整复刻天安门,为北京中轴线申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巧合积木凭借对榫卯技艺的精研、专注和创新应用,为中国积木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自2020年入驻东城以来,公司先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尽管创立时间不长,但巧合积木已成为新兴本土积木品牌的杰出代表之一,并获得小红书、梅花创投的投资。
孙玉芊表示,东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巧合积木的定位高度契合。巧合积木希望能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持续做好传承创新,用榫卯拼出精彩的中国故事。
策划:郭佳 郑娜娜 洪珊 乔斐 李帅 张博 黄明健
文字:付敖蕾
图片:巧合积木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