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强化文化认同之路径 张 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04:44 2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语言教学本质上是符号解码与价值重构的双向进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要求建构“语言习得-文化认知-价值认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以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包含符号解码、学情适配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语言教学本质上是符号解码与价值重构的双向进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要求建构“语言习得-文化认知-价值认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以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包含符号解码、学情适配、目标分层、活动转化的教学实践模型,探索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实现文化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建构三维符号分层解码机制

教材语篇的文化符号系统呈现立体化、多元化特征。以人教版与外研社教材共有的“春节”主题为例,其符号系统可分为三个维度:物质符号层面(春联、红包等多模态元素)、行为符号层面(守岁、拜年等仪式实践)、价值符号层面(家庭伦理、集体记忆等精神内核)。

这种分层体系暗合皮尔斯符号三分理论,为文化解码提供可支持的认知框架。教师在语言教学时需建立符号转码的双轴机制:横向轴聚焦能指转换,如将“压岁钱”转译时需保留民族文化意象;纵向轴强化所指联结,通过《伏羲考》中龙图腾的复合特征(鹿角表祥瑞、鱼鳞喻丰收),阐释符号背后的文明密码,在讲授“动物”主题时引出中华民族图腾—龙。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言课堂运用该模型,可使学生的文化阐释准确率显著提升,以教学实践验证了符号分层解码方法的有效性。

搭建学情适配文化认知支架

跨文化教学存在“具象感知超前,抽象表达滞后”的认知差。教学实践显示,七年级学生虽然能够用英语列举春节习俗的具体内容,但在阐释家庭团聚等文化内涵时抽象表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要求教师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的现有文化背景与目标语言表达之间搭建认知过渡桥梁。

以饮食文化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三级渐进式语言支架:首先,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味觉记忆(如八大菜系特色),激活学生生活背景和认知的前期储备;其次,构建符号系统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川菜辣味与巴蜀地域性格之间的文化联结;最后,聚焦价值理念输出,通过设计适切的膳食指南等活动传递健康饮食的深层文化理念。某校创新运用“文化认知雷达图”诊断工具,通过渐进式的语言支架引入分析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针对性地强化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薄弱环节,最终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显著提升。

遵循目标分层素养培育路径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知逻辑框架,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解构-重构-创造”螺旋式认知发展路径。以人教版三年级和七年级饮食文化单元为例,构建培育目标分层体系:在学习理解层面(解构维度),聚焦语言认知能力培养,通过中西餐典型视觉符号辨识与分类,建立文化表征系统;在应用实践层面(重构维度),深化膳食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科学膳食指南的实践应用,促进跨文化饮食知识的内化;在迁移创新层面(创造维度),突破传统认知模式,通过解构餐饮文化中的认知偏见,引导跨文化饮食价值观的批判性思考。三个层级形成“符号解码-知识重构-认知创新”的完整认知链条,实现从文化表象认知到价值内核批判的思维进阶。

建立文化双轴转码活动模型

在跨文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将文化认知冲突转化为教育契机。在人教版三年级“动物”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关于“龙”的象征意义,进行解析,从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西方文化中的龙象征与中华文明中祥瑞图腾存在符号学意义差异。教师可以闻一多《伏羲考》为文化注脚,引导学生完成符号重组,实现文化概念的创造性转码。跨文化交际活动应遵循“双轴转码”原则:横轴实现能指转换(春节→家人团聚),纵轴维系所指延续(红色崇拜→喜庆祥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春联与圣诞树的装饰语义,使学生在制作双语手册过程中,既掌握符号转译技巧和方法,又理解文化系统背后的深层逻辑。

推进螺旋上升评价反馈机制

在培育学生文化认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推进动态发展的阶梯式评价机制。该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准确捕捉文化符号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其次要形成逻辑自洽的价值解读框架,最后要掌握适切的情感传递方式。以“中国最值得参观的十个世界文化遗产”主题研学项目为例,学生成为“数字文化大使”,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访客解读文化密码时,这种解码过程有效地构建了认知与认同之间的桥梁。在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群体中,对文化符号的精准诠释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共情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文化转译-价值重构”的交互训练模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理解障碍等现象得到改善。这种以语言为媒介、文化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正在重塑英语课堂的文化基因,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根系。

当前,英语课程的文化使命已从单一传播转向双向对话。新版教材的文化符号系统为这种转型提供了物质载体,而教师的符号解码能力则是关键。通过构建三维解码框架、创设双轴转码情境、实施螺旋评价体系等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正成为筑牢文化认同的新阵地。这种理念既回应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为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注入了新生力量,彰显出语言教育在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4年度课题“小学英语教师多模态教学能力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4Y07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海日报》(2025年05月09日 第6版:理论特刊)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