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释放多重信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06:54 2

摘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硕士生韩雨琨记得,4月29日晚,莫斯科天气很冷,他内心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亮相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首次彩排。仪仗队在退场时,和早早等候在红场外的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生一起

当地时间4月29日晚,俄罗斯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亮相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首次彩排。韩雨琨/摄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硕士生韩雨琨记得,4月29日晚,莫斯科天气很冷,他内心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亮相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首次彩排。仪仗队在退场时,和早早等候在红场外的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生一起,互相拉起了军歌。韩雨琨听到旁边一位俄罗斯老人用中文说:“中国很厉害,了不起!”

响彻莫斯科街头的嘹亮军歌,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11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中俄元首今年首次面对面会晤奏响前奏。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主席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面对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现实,又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刘旭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时访俄释放出中俄战略互信得到进一步确认,两国将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反对单边霸权,携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等多重信号。

邻居、队友、伙伴

中俄高层长期保持密切交往。仅在今年,两国元首已分别通过视频、电话两度进行战略沟通;2月,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到访北京;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莫斯科;就在上周,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巴西会晤……习近平主席此次莫斯科之行将两国高层互动推向高潮。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元首外交是引领俄中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两国元首为两国关系发展和合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

刘旭用“相互信赖的邻居、协调配合的队友、互利共赢的伙伴”来概括当前中俄关系的特点。他进一步分析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邻国,中国妥善处理与俄罗斯之间的现存问题意义重大。当前可借助经贸合作与战略互信,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以巩固两国互为信赖的邻邦关系。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5月7日表示,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将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俄罗斯克里姆林宫5月4日发布的声明称,中俄双方将讨论进一步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战略互动的关键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和地区议程上的问题。

“在当今条件下,俄中关系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普京在“俄罗斯-1”电视频道5月4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表示,“全球性动荡未见缓和,反而呈现扩散态势。俄中两国可靠、稳定的关系本身增强了世界稳定性。”普京还提到,自25年前他初次担任总统时就注意到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世界稳定打造坚实基础。

克里姆林宫声明显示,中俄将签署一系列政府间和部门间的双边文件。张汉晖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机电产品、汽车进口来源国。双方在能源、农业、航空航天、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相信此次中俄元首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助力各自发展振兴,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称,在中俄两国领导人密切沟通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韧性十足的稳定伙伴关系。

刘旭认为,中俄加强务实合作,于中国而言,可以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经济安全水平,在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在与西方紧密关联的产业链中所占份额有流失风险的背景下,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保持稳定份额。对中俄双方来说,能深化经济合作,促进两国间地方层面特别是东北边境地区的交流。从世界层面来看,中俄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确保世界能源市场稳定。

“中国向俄罗斯大量出口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技术,有助于从全球层面促进减排与绿色转型。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也将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刘旭分析说。

为铭记历史 更为开创未来

抵俄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全面回顾中俄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的历史。

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挽救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5月6日发布的一份智库报告却显示,西方学术界及舆论界出现了一套服务于地缘政治的错误历史叙事,其中包括过度凸显西方国家在二战胜利中的主导地位的“西方中心说”,淡化或矮化中俄的历史作用,令人警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李岩分析说,错误的二战史观既源于对历史缺乏了解导致的误解,也出于地缘政治私利以服务某些国家在舆论战和大国竞争中的战略目的。推进正确二战史观的传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中国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路径。

“历史真相不容篡改,公平正义不容践踏。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出席‘80周年’纪念活动,不仅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为开创未来、展现担当,彰显双方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张汉晖表示,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将以史为鉴,大力弘扬正确二战史观;以义共担,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以和为念,携手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

5月6日,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在媒体吹风会上宣布,普京将于今年8月底至9月初访问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

在刘旭看来,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也是从历史和战争中汲取的力量之一。中俄同为核大国,应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继续发挥多边主义“头雁效应”

作为二战后多边主义的产物,联合国今年迎来成立80周年的关键节点。“中俄同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问题上志同道合,在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张汉晖表示,中俄将继续发挥多边主义“头雁效应”,广泛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双方将切实践行大国责任,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联手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然而,同为联合国创始国的美国,却正在不断上演“毁约退群”“本国优先”的戏码。5月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采访称,鉴于华盛顿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动荡,中俄将发出信号,表明国际事务中仍然存在稳定性和可信度。

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透露,共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5月9日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时有13个国家的仪仗队将沿红场列队行进。有分析认为,全球南方国家期望依托红场这一见证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所,传递多边主义仍具广泛共识的积极信号。

刘旭谈及美俄关系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时表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性,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两国地缘相邻,经济互补性强,要求双方需要妥善经营双边关系。

王毅此前也表示,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中美俄之间并不存在针对第三方的联合对抗态势。”刘旭进一步指出,同为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三国理应秉持合作精神,以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应对并妥善处理国际重大事务。近期,美俄关系显现缓和迹象,但未来发展仍充满较大不确定性。从推动乌克兰危机实现和平解决、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刘旭认为,美俄关系若能缓和,将有利于缓解对抗态势,进而维护全球经济平稳运行,最终这一积极态势亦将惠及中国。

本报北京、莫斯科5月8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