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通过改变种植结构,走出一条适宜当地情况的农业增产增收路子?去年以来,怀安县西沙城乡北庄堡村推进小冰麦与燕麦接续种植的“一地双收”新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粮食稳产增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如何通过改变种植结构,走出一条适宜当地情况的农业增产增收路子?去年以来,怀安县西沙城乡北庄堡村推进小冰麦与燕麦接续种植的“一地双收”新模式,积极探索出一条粮食稳产增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4月底,位于北庄堡村的百亩小冰麦迎来播种时期。在“百亩冰麦”育种基地里,伴随着播种机的轰鸣声,一粒粒承载着增收希望的小冰麦良种被精准播撒入田。农户介绍,与传统的春种秋收不同,这些小冰麦种子在经过百余天的生长后,7月中旬即可收获,比常规作物的收获期提前了近2个月。
在炎热的7月中旬为何能够提前“抢跑”进行麦收?答案就藏在农场种植的作物品种中。
基地负责人王建新介绍,他们种植的小冰麦是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培育的新品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面筋高、营养丰富等特点,蛋白质含量高达16%,“每年4月初乍暖还寒时种下,7月中旬炎炎夏日时收割,非常适合这里的气候,而且研究显示,长期种植小冰麦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墒情。”王建新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适用高端烘焙的高筋面粉主要依赖进口,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提升国产产品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西沙城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乡引进中科智略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土壤改良的方式,将冰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至100亩,建设标准化冰麦育种基地,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助力实现农业从传统作物到特色品种,从单一耕种到全链开发的跨越发展。
通过种植小冰麦,收获期显著提前,但收获后的土地是否就此闲置直至来年开春?“不,我们通过开展小冰麦和燕麦接续种植,有效增加土壤覆盖时间,减少大风对土壤侵蚀,同时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值。”王建新说,在去年的试种过程中,他们在15亩小冰麦成熟后马上种植燕麦,“与传统玉米种植相比,不用覆膜、不用打农药,可全程机械化操作减少人工费用,种植成本更低,以去年试种为例,第一季小冰麦收获750斤,第二季种植燕麦,收获燕麦草700斤,小冰麦和燕麦草收入加起来比种植玉米每亩地纯收益增收200元左右。同时我们也持续做好冰麦保底价回收工作,让农民稳定收益。”
不仅是燕麦,随着小冰麦种植的持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农作物加入“种植名单”,为农业增产增收助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全市农业合作社、村集体、种植大户等合作,推广一年两季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力争明年将小冰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王建新告诉记者,下一步,基地将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一道做好“冰麦+”产业实验,探索“冰麦+大豆”“冰麦+糯玉米”“冰麦+燕麦草”等更丰富的可能。在发展高附加值冰麦育种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配套面粉加工厂和烘焙车间,打造冰麦面粉特色品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高景山 刘芸含 张珍)
来源:农村大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