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卖玉石动了谁的奶酪?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08:35 1

摘要:2025年4月,一场精心策划的“玉石暴利”指控,将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卷入舆论旋涡。网红“柴怼怼”在短视频中高喊:“成本几百块的玉石,胖东来敢卖上万!”一夜间,流量如病毒般蔓延,评论区充斥着对“良心企业”的质疑。然而,这场看似正义的“打假”,最终却演变为一场自证

2025年4月,一场精心策划的“玉石暴利”指控,将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卷入舆论旋涡。网红“柴怼怼”在短视频中高喊:“成本几百块的玉石,胖东来敢卖上万!”一夜间,流量如病毒般蔓延,评论区充斥着对“良心企业”的质疑。然而,这场看似正义的“打假”,最终却演变为一场自证清明的行业地震——官方调查显示,胖东来玉石毛利率仅20%,远低于行业普遍的30%-50%,甚至低于部分头部品牌的215%暴利。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罕见暴怒:“若正义不彰,我将关闭企业!” 这不是一句威胁,而是一记重锤,砸向玉石行业积弊已久的灰色地带。

胖东来的“透明定价”动了谁的蛋糕?

玉石行业素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潜规则。一块标价1万元的“羊脂玉”,可能以20元成交;直播间里“砍价到骨折”的主播,暗藏10%-30%的佣金抽成。而胖东来却将进货价、毛利率、鉴定证书全盘公开,甚至承诺“假一赔十、30天无理由退货”。这种透明化操作,直接戳破了传统商家依赖信息差“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暴利逻辑。

流量网红:人设崩塌的“打假产业链”阴阳?“柴怼怼”们以“行业打假”为名,实则构建“造谣—引流—带货—换号”的灰色产业链。其自家玉镯售价近2万元,却嘲讽胖东来3万元玉石为“智商税”。当胖东来亮出财务数据(一季度玉石销售额仅2190万元,占集团总营收0.34%),这场“打假”彻底沦为流量闹剧。

抖音等平台为博眼球,纵容冲突性内容传播。柴怼怼的诽谤视频点击量飙升,平台却迟至舆论爆发后才下架29条侵权内容,封号仅一个月。算法驱动的“黑红经济”,让企业陷入“自证清白—泄露机密—二次伤害”的恶性循环。

行业地震:胖东来如何用“20%毛利”颠覆规则?

1. 数据铁证:暴利谎言的粉碎机。

许昌市场监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2025年1-4月,胖东来销售和田玉4177件,总金额2959万元,平均毛利率≤20%,所有商品明码标价、进货手续完备。对比行业,这一数据堪称“清流”——某从业20年的玉商坦言:“若全行业效仿,传统商家将难以为继。”

2. 信任经济:从“智商税”到“安心消费”

胖东来将玉石销售从“赌石式盲买”转化为标准化服务:终身保养、权威鉴定、无理由退货。消费者不再为真假焦虑,转而用脚投票——事件后,和田玉专柜每日50个预约号秒空,代购直言“两万的玉,赚四千我也认”。

3. 法律重拳:500万索赔背后的行业警示

胖东来起诉“柴怼怼”索赔500万,不仅是企业维权,更是对全行业的震慑。法律专家指出,若捏造事实坐实,涉事网红需承担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责任。这场诉讼,或将终结“造谣零成本”的乱象。

深层博弈:谁在害怕胖东来?

1. 传统渠道商:价格黑箱的既得利益者

玉石产业链中,矿区、雕刻师、多层经销商层层加码,终端售价可达成本价的5-10倍。胖东来绕过中间商直连供应链,以透明定价挤压暴利空间,直接威胁传统利益链。

2. 直播电商:伪“低价”背后的暴利游戏

直播间里“源头砍价”的戏码,实则为佣金抽成和虚标原价的双重陷阱。胖东来公开成本价的策略,撕下了“全网最低价”的伪装,逼迫行业回归真实价值。

3. 行业惰性:拒绝变革的“舒适区”

有从业者直言:“胖东来的模式我们学不会——员工工资高、服务成本高、利润空间低。” 当“高毛利、轻服务”成为行业惯性,胖东来的“薄利重信”反而成了“异类”。

胖东来的“玉石革命”,是一场商业文明的觉醒。

这场风波,表面是网红与企业的对垒,实则是新旧商业逻辑的生死博弈。胖东来用20%的毛利,撕开了行业遮羞布,也点燃了消费者对透明与诚信的渴望。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