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不热,就看四月十二”,明日四月十二,今年夏天会热到哭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09:15 2

摘要:“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进入农历四月,我们将会迎来两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和“小满”,因此农历四月是自然界阳气渐盛、万物繁茂的时期,随着气候渐暖,万物开始生长旺盛,特别进入立夏后,对于农作物来说正是播种、生长的关键时期,例如随着昼长夜短,每日的光照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进入农历四月,我们将会迎来两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和“小满”,因此农历四月是自然界阳气渐盛、万物繁茂的时期,随着气候渐暖,万物开始生长旺盛,特别进入立夏后,对于农作物来说正是播种、生长的关键时期,例如随着昼长夜短,每日的光照也更加充足,油菜等喜温蔬菜趋于开花结果,此时是最佳生长时期;其次,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迎来播种高峰期,需要抢抓农时适时播种,如果墒情好的可适当浅播,土壤疏松的适当深播。

明日就是农历的四月十二了,这个日子对于民间来说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称之为“风神诞日”,也叫“风婆婆的生日”。风神诞日起源于古时的风伯信仰,根据《风俗通义》记载,风伯为箕宿化身,掌管自然界的风气流转,随着道教文化的发展,风伯的形象与飞廉融合,至唐宋后逐渐演变为女性化神祇,多称“风姨”或“风婆婆”。

四月十二“风神诞日”这天,一些地区则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例如会祭三物,分别是豆角焖面(面条象征风调雨顺)、芸豆饺子(元宝形寓意财源)、豌豆糕(糕点谐音“高升”)。其次还有诵经、焚表、献舞三大环节,在整个仪式的过程中,还要禁用“风大”“吹倒”等不吉之语,改用“风和”“云畅”等祥瑞表述。在浙江绍兴的“风神祭”已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其核心仪式“踏罡步斗”被完整保存于《会稽风物志》。

由此可以看出,明日农历四月十二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毕竟古代“民以食为天”,如果年景不好导致粮食减产,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古人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此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向,以便更好的进行农耕事宜,在农村有一句老话说“热不热,就看四月十二”,明日四月十二,今年夏天会热到哭吗?何时会热呢?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

“蓑衣”指的是古代的雨衣,用草或棕等编制而成,穿在身上可以方便在雨天劳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二这天下起了大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会有较多的降雨,人们要经常穿着雨衣。当然,这里的“四十五日”并不是指确切的日子,而是指很长一段时间。

进入夏季农作物也迎来了关键的生长期,加上随着气温的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加速,农作物的需水量相较于春季有着显著提高,适当的降雨不仅能让夏天的天气适当凉快一些,还能为农作物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降雨太多,反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夏季长时间的降雨会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变差。种子在板结的土壤中呼吸作用就会受阻,从而影响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例如,玉米种子在积水且板结的土壤中,发芽时间会延长,甚至部分种子会因缺氧而腐烂,最终导致田间缺苗断垄,影响基本苗数量。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二这天下起了雨,雨水把池塘都淋满了,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就会比较凉爽,会一直持续到五月的中旬。其中“寒风吹”的说法虽说比较夸张,但为了突出夏季凉爽的天气现象。

进入夏季,如果天气不热反而凉爽,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向往的天气,毕竟在这样的天气中不用担心中暑的情况,但四季跌宕,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夏季本身就是炎热的季节,如果反而凉爽,那么对农作物的生长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夏季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积温”来推动各个生育阶段的进程,如果夏季天气不热反而凉爽,那么就会导致农作物积温不足,从而导致其生育期延长;其次,不同农作物的物候期(如播种、出苗、开花、结果等)受温度调控明显。夏季如果不够炎热就会使物候期出现紊乱,一些对温度敏感的物候阶段可能推迟或无法正常进行;最后,光合作用是农作物合成有机物、积累干物质的主要途径,而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凉爽时,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就会降低,从而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二是一天的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晴天较多,没有雨水的降温,这样的夏季往往会比较炎热,不过这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粮食也会丰收堆满粮仓。

在晴朗的天气下,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湿度,使土壤保持适宜的通气性。例如,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晴天多时土壤含水量适宜,根系呼吸顺畅,蔬菜根系生长旺盛,吸收能力增强,植株生长健壮。除此之外,许多害虫的繁殖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夏季如果降雨天气较少,那么土壤的湿度就会较低,这种环境不利于害虫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农田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十二这天刮起了东南风,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会开始升温,这里的“三日”也不是一个确切的时间,而是指很短的时间。

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东南风一般是从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洋面吹来,携带大量热量和水汽,如果四月十二这天刮起了东南风,说明暖湿空气已经开始活跃,北方的冷空气开始被其压制,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就会很快的升温,人们因此要提前做好防暑放晒措施,以免出现中暑的情况。

综上所述, 今年夏天会很热吗?何时热?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四月十二这天是晴天,那么夏天的天气就会比较炎热,特别是如果刮起了东南风,那么天气很快就会炎热下来,人们虽说在这样的天气中会很热,还要谨防中暑,但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却有着好处;反之,如果四月十二这天下起了雨,那么预示夏天的天气比较凉爽,炎热的时间就会推迟,但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对于农谚的说法,您认同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来源:灵台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