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提高失信成本,遏制“毁约涨价”歪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09:18 2

摘要:“临近假期把房间给我取消了,还不允许我提赔偿”“现在要求退房不是为难人吗”“提前很久订的酒店,突然涨价要我补3倍差价,不然就要求我退订”……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走出家门,玩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多名消费者反映,此前通过平台预订的酒店、民宿被商家以“停业装修”

陈广江

“临近假期把房间给我取消了,还不允许我提赔偿”“现在要求退房不是为难人吗”“提前很久订的酒店,突然涨价要我补3倍差价,不然就要求我退订”……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走出家门,玩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多名消费者反映,此前通过平台预订的酒店、民宿被商家以“停业装修”“系统错误”“业务调整”等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随后同一房源在其他平台以数倍高价重新上架。(5月8日《法治日报》)

从报道看,酒店、民宿“毁约涨价”的套路,已呈现出从个别商家的投机行为演变为行业顽疾的趋势。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商家失信成本过低,感受不到“肉疼”。唯有让违约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真正遏制这股歪风,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法律层面,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明确商家单方毁约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实际执行中,消费者“退一赔三”的诉求往往难以实现。平台对商家的处罚也多停留在“降流量”“1.5倍违约金”等层面,对于节假日暴利而言,这些惩罚如同隔靴搔痒。失信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直接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

要让商家不敢违约,必须建立更具威慑力的信用惩戒机制。比如,市场监管部门可将频繁毁约的商家纳入“黑名单”,在平台页面醒目标注其违规记录,限制其参与节假日经营活动。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处以高额罚款,使其失去继续经营的资格。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公开,能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倒逼商家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声誉。

平台作为交易枢纽,责任不可推卸。目前,部分平台对商家的约束仍显软弱,甚至默许其跨平台“游击式”经营。对此,平台应主动提高准入门槛,对违约商家实施全渠道限流或永久下架;同时,优先展示信用评级高的商家,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此外,平台需简化消费者投诉流程,确保维权通道畅通,而非仅以优惠券敷衍了事。

许多消费者因维权繁琐选择沉默,这客观上纵容了商家的违约行为。对此,消费者需增强法律意识,留存订单截图、沟通记录等证据,积极向平台、监管部门投诉,甚至通过司法途径追责。一起成功索赔的案例,其示范效应远胜于被动妥协。

监管部门同样需主动作为。节假日前后,可对热门旅游地的酒店、民宿开展突击检查,严查虚构理由毁约的行为;对查实的案件,不仅要罚款,还应通过媒体曝光,形成警示效应。此外,参考日常价格设定节假日涨幅上限,防止价格失控。比如说,规定节假日房价涨幅不得超过平日50%,超出部分视为哄抬价格,依法严惩。

说到底,遏制“毁约涨价”歪风,需要法治的刚性、平台的效率、消费者的勇气,以及监管的智慧。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商家若沉迷于“趁节打劫”的短期暴利,终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甚至被市场淘汰。提高失信成本,不是对商家的苛责,而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保护。唯有让违约者付出代价、守信者获得回报,才能重塑旅游市场的信任生态,让游客真正“玩得安心,住得放心”。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