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省“21条”),从加快消费恢复提振、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出台21条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本报记者 杨宇龙 蒋阳阳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省“21条”),从加快消费恢复提振、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出台21条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效贯彻,在省“21条”的基础上,印发《雅安市贯彻〈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结合雅安市情,新增11条市级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政策直达快享。
此次省市“32条”政策措施有何考量和亮点?5月8日,市委外宣办召开雅安市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亮点一:“不断档”“不降温” 确保帮到关键
去年10月出台的《雅安市贯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部分突出阶段性特点的政策已于今年3月31日到期。
此次省市“32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与此前若干政策措施的衔接延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在提振消费、企业扶持等方面推出接续政策,确保政策红利“不断档”“不降温”。
省市“32条”政策措施关注当前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大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用工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等多种措施,为企业降本减负,缓解融资压力。
同时,省市“32条”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发挥政策协同合力,工业、服务业、农业、建筑业、文旅等多领域政策协同发力,从消费、创业、新质生产力等多角度出发,用消费券、贴息、担保等多维度工具精准滴灌,形成“财政+货币”双轮驱动的政策矩阵。
亮点二:优化7条 延长时效降低门槛
“《实施方案》包括21条省级政策措施,11条市级政策措施。11条市级政策中,7条为结合实际优化并降低奖补门槛政策措施,4条为新增政策措施。”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梳理发现,优化后的政策措施中,既有对持续时间的延长加码,也有大幅降低奖补门槛。
发放“蜀里安逸·雅至生活”消费券。持续时间由省“21条”中的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优化为市级的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重点以餐饮、零售消费券为主。此次《实施方案》明确,从今年4月份到年底,市财政将继续投入促消费资金620万元,名山区、雨城区将配套900余万元,每个县至少再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后续总量促消费资金将达到2100万元。围绕“五一”、暑期、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
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雅举办全国性、全省性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的承办单位,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
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在雅举办营业性演艺项目,年售票达5万人次、10万人次的,分别给予项目实施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80万元;在雅举办由国家级、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主办的赛事活动,按照赛事总投入30%的比例给予承办单位补助。其中,国家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70万元,省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30万元(一个赛事活动有多家承办单位的联合申报)。
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将激励标准由新建成投产且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降低至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成投产且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择优按照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获得省级及以上资金激励项目不再叠加享受市级政策。
实施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增长激励。对增速进行相应优化,激励标准由2024年生产规模100亿元以上、20亿元至100亿元调整为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达到10亿元(含)以上、5亿元(含)以上低于10亿元(不含)两档。对2025年度,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至25%、25%以上,且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达到10亿元(含)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激励;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至25%、25%以上,且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达到5亿元(含)及以上,低于10亿元(不含)的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激励。
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激励标准分别由2024年经营规模批发企业100亿元降低至10亿元、商贸零售企业10亿元降低至1亿元、餐饮企业1亿元降低至2000万元、电商企业奖补门槛大幅降低至500万元。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2024年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的批发企业,给予20万元激励;年经营规模1亿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商贸零售企业,给予10万元激励;年经营规模2000万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的餐饮企业,给予6万元激励;通过互联网实现年经营规模500万元以上,且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电商企业,给予2万元激励。
实施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激励标准由首次达到规模的运营企业,实现销售额(营业收入)1至3亿元、3至5亿元、5亿元以上三档分别降低至3000至5000万元、5000万元至1亿元、1亿元以上三档。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鼓励商圈、商业综合体、连锁企业、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等转型升级,对采取自营、联营方式统一核算并首次达到规模的运营企业,按照销售额(营业收入)分档给予激励。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至5000万元给予20万元激励,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至1亿元给予30万元激励,1亿元以上给予50万元激励。
亮点三:新增4条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市“11条”中,有4条新增政策措施,聚焦一二三产业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新增4条政策措施中,明确要实施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长激励,提出对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7500万元(含)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其工业产值同比增量部分的1.5‰,给予最高150万元资金激励。
新增的4条政策措施中还明确要支持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对晋升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监理甲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分别按照30万元、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激励。
畜牧业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新增的4条政策措施中既对肉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给予补贴,也对生猪能繁母猪存栏进行激励。
实施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补贴。对2025年12月31日前创建的肉牛(含牦牛)部级标准化养殖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分别按20万元/个、10万元/个进行补贴。对2025年12月31日前新建或改扩建投产的规模化养牛场,按200元/平方米提供一次性建设补贴。
实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激励。根据统计部门核定的2025年第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完成能繁母猪存栏目标任务的县(区),按照同比2024年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的增量给予300元/头的激励资金,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确保尽快取得实效,凝聚合力持续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生态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