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上海人挤人,楼市也爆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10:01 2

摘要: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上海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201.1亿元(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同比增长10.2%。

这个五一,上海文旅又“杀疯了”。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上海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201.1亿元(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同比增长10.2%

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

外地人和外国游客都在奔赴上海,外滩挤到怀疑人生,迪士尼排队排到腿软…到处都是人人人人从众。

图源上海黄浦

不过嘛,当大家忙着打卡网红景点的时候,还有一拨人在忙着买房。

相比文旅市场,五一假期上海楼市到底表现如何?今天我们就用一房一万大数据,来揭露上海楼市的AB面。

01

刚需,扛起上海二手房大旗

了解上海楼市的朋友都知道,每逢小长假,二手房都要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静默期”。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成交量要比平时低一些。

一是大家都趁着小长假去旅游了,二是占据上海二手大半边市场的头部中介同样放假,大多数人处于休息状态。

但即便如此,今年五一上海二手房依旧呈现回暖趋势。

上周(4.28-5.4),上海二手房头部中介带看量为134790组

这个数据,与三月小阳春相比有所回落,但与去年两次新政相比,仅且差了2万组左右;与去年5.1假期相比,是其带看量的1.6倍

要知道,这还只是头部中介休息、少量人员加班带看的情况。

看了这个数据之后,我去咨询了我的朋友潘姐。

“五一带看和成交,真的相当火。”潘姐如是说。

据其讲述,五一期间的成交主要是通过定金合同与客户签约。后续网签,要等到首付到帐,贷款批下来才可以过户。

五一假期积攒的客户,也会在这之后陆陆续续网签。

所以说,今年五一的二手房成交量并不是特别多,但也并不低。

具体来看,1号到5号一共成交了1199套二手房,为近5年的第二高,仅次于2023年同期的1710套。

另外肉眼可见,目前二手房还是一个以刚需为主导的市场

当我们聚焦近五年五一同期的二手住宅成交数据(剔除2022年特殊时期):

300万以下的刚需始终是市场的中流砥柱,扛起了上海二手房市场的大旗。

而且若是交叉环线来看,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慢慢抛弃老破小,上车远大新。

然而,市场也暴露出一个明显短板:改善型需求仍未有效激活,置换链条运转不畅。

当前上海二手房市场还是处于刚需托底、改善观望的格局,距离全面回暖尚有距离。

一句话总结:当下上海二手房市场还不够好,还可以更好。

02

新房市场,同样分化

相比二手房,最近大家也看到相当多“五一上海新房卖爆了”之类的言论。

很多外地朋友,也似乎摸不着头脑,疑惑:上海楼市是不是已经好起来了?

事实上,上海新房火热的论据,离不开这四个盘:国贸中国铁建·西派海上、翡雲悦府、安高申陇院、绿城·潮鸣东方。

这些项目的热销各有原因:绿城·潮鸣东方和翡雲悦府从拿地阶段就备受关注;安高申陇院与国贸中国铁建·西派海上则凭借板块内突出的性价比和产品力获得认可。

还有这些项目推盘量普遍不大,客观上提高了认购率。恰逢五一这个特殊时间节点,自然给外界造成了新房市场全面火热的印象。

然而,这只是市场的一个侧面。

要全面把握上海新房市场现状,我们需要拉长时间维度,结合更全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自去年以来,上海新房供应量持续缩减。

虽然每周末好像都有新盘公示,似乎有很多房子在入市,但其实单盘推出房源量较少,供应远没有去年多。

今年没有那么多开发商抢占金三银四。

去年三四月上海一共推出了14243套房源,但今年三四月仅且只推出7893套房源,约是去年同期的55%左右。

供应收缩,导致整体供求关系显得比去年更为紧张。

从价格段分析,今年三四月外环外新盘入市量明显减少,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市区供应虽有所增加,但增量有限。

我按单价段盘了一下今年三四月和去年同期的供应情况。

更是可以直观的看到,外环外鲜有新盘入市,单月仅且二三百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天差地别。市区新盘虽然供应有所增多,但也没有多多少。

反而还是单价4.5-6万级的新盘,入市了2700多套,占据了今年小阳春的供应主力。

单从月份看的话,甚至外环外、郊环外的供求比都高于市区。

具体看板块,也很令人意外。成交量最多的,竟然是外环旁一众板块。

比如说久无声息的南汇新城,默默卖了745套,占据全市成交第一名。原因不用多说,大家看数据就知道了,套均总价仅且三百多万,性价比到位。

嘉定新城、南大、南翔这些板块就不说了,松江洞泾、金山新城等板块也卖了400多套。

这些位于外环周边的板块,成为当前市场的成交主力,不难看出购房者在地段与价格之间的权衡。

03

上海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多样性

透过五一期间以及前四个月的楼市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观察:

1、刚需仍是市场压舱石:

300万以下二手房占比持续提升,表明首次置业需求仍是当前市场最稳定的支撑力量。

包括新房市场外环旁板块的默默去化,也反映了普通人在资金能力与居住需求的现实平衡。

也反映了很多人购房理念的变化——更多人愿意用通勤时间换取居住品质。

2、改善需求待激活:

中高端市场的相对平静,说明改善型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这部分需求的释放程度,将直接影响市场能否实现全面回暖。

3、供应策略影响市场表现:

新房市场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供应端的调控。开发商推盘策略的变化,以及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把控,都在重塑市场格局。

正如开头所言,上海楼市有它的AB面

作为国际大都市,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但从实际数据而言,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复杂的世界。

不止有千万级的豪宅,不止有地段为王的市中心,还有很多刚需在不断地妥协中做选择。

新房还是二手房?远大新还是挤进中外环?我们所看见的数据,都是这样不断妥协的过程。

展望后市,上海楼市很可能继续保持这种结构性特征。随着夏季传统淡季来临,市场可能进入调整期。

但长期来看,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基本面依然坚实,市场调整也将为理性的购房者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这或许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既有流光溢彩的繁华表象,也有理性务实的市场本质。

转自一房一万

来源:我爱工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