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史料记载,大约18世纪50年代,公元1758年前后,西陈村李氏兄弟两人,为方便生产,从西陈搬迁至此,以土垒墙,以草木搭棚,艰苦创业,定居于此,取名新庄,俗称庄子上。后为怀念先祖来自西陈,按今地处西陈之南,易名南陈村。
南陈村原属河津县,1971年7月随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该村属高垣丘陵地形,十年九旱。东连东孝原,西接通化一村,南邻西孝原,北至西陈村。
全村总面积1.329平方千米,227户,852口人,耕种着1860亩土地,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苹果和桃。属通化镇政府管辖。
根据史料记载,大约18世纪50年代,公元1758年前后,西陈村李氏兄弟两人,为方便生产,从西陈搬迁至此,以土垒墙,以草木搭棚,艰苦创业,定居于此,取名新庄,俗称庄子上。后为怀念先祖来自西陈,按今地处西陈之南,易名南陈村。
南陈村虽谈不上历史悠久,村内人口又少,但地灵人杰文运兴盛,人才辈出。清代,李椿曾考中同治甲子科举人;李登岸、李登洲为知县;李超锁、李克明等4人被当朝谥赠或敕赠文林郎;民国期间,曾有1人为国民政府少将军衔,3人为少校军衔;李敬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团长,赴朝作战;李宗泌,曾任合肥钢铁公司总经理,马鞍山钢铁公司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改革开放以后,该村一些中青年,投身商界,他们不光干出一番事业,而且致富后不忘桑梓,为村内做了好多公益事业,深受村民赞誉。
村民祖辈相传的一件事是:该村李国桢,饱读诗书,一生从教,为人耿直,与人为善,非己之财,纤毫不取。当年他在距该村10余里路的西毋庄村设帐授徒。其妻是位小脚妇女,因家事找他商量。事毕恰值学生抬饭至。他说:这饭是学生家长为我授徒所送,你话说完了就可以回去。其妻扭身蹒跚而归。西毋庄人对此大加赞赏,至今村人说起此事还夸他耿直可嘉。但难免有人说他过于迂腐。据说,这位老先生某日曾赴通化镇赶集,路拾一褡裢,内装银元百十块。他于是在褡裢处坐等失主。看看日已过午,他只好放弃赶集计划,一直等到日落西山,才见失主匆匆赶来,他将原物交还,失主感恩不尽,一定要重谢,被他婉言谢绝。此事乡里传为佳话,至今村人不忘。
南陈村民念念不忘他们村的文物古迹: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碑亭,建于民国年间的新碑亭,凿挖于咸丰三年的“深井”,建于道光年的关公庙,1958年毁后,近年来村民又集资重新建起;建于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三霄娘娘庙,于1958年被毁,2010年群众重新集资新盖起娘娘庙;还有大小杨树、古槐。古槐树身高5米,身围3米。主杆内已空朽,但仍枝繁叶茂。据说,该树在建村时就已800寿龄,加上建村230余年,那么已是千年古槐,村民把它视为“神树”,无人敢动它毫发。
南陈村群众不仅崇敬关公,信仰关公文化,还能说许多关公庙流传下的故事:三柏蜡台照马童、桃花池与歇马杨、庙后皂角树及关公庙的钟、鼎、石狮、铁旗杆。铁旗杆高约3丈;铁斗风铃、盘龙铸风,一米高处以上有一副对联,联曰;山川吐气千秋品;日月争光一片心。
改革开放以来,南陈村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进行产业调整,开展多种经营,村民们八仙过海,各展奇才,带来经济大繁荣,生活水平大提高。在这届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打井修路开巷道,绿化亮化建广场,文明和谐扬正气,南陈村已成为一个富裕村,文明村,人均收入超全县、全市人均水平。
2006年到2011年,南陈村先后被万荣县委、县政府授于“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平安建设先进村”“远程教育先进村”;被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授予“安全建设示范村”;被运城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和谐村”。
作 者 简 介
解放,万荣县万泉乡庙后村人,出生于1936年,2025年2月去世。曾任《万荣县志》副主编、总纂、《万荣人》报编辑,出版了《万荣史话》、《万荣古今名人》、《万荣笑话ABCD档案》、《万荣笑话探源》、《万荣村名文化》、《嵋岭走笔》等书籍,他还是万荣笑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晋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