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越来越难赚?从奶茶店到迪士尼,3个套路让顾客“自愿掏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11:08 2

摘要:如果你也有这种焦虑,恭喜你,这篇文章可能帮你打开一扇新大门——情绪价值生意,一个正在崛起的千亿级赛道,普通人也能轻松入局!

钱越来越难赚了,是不是生意都被别人做光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焦虑,恭喜你,这篇文章可能帮你打开一扇新大门——情绪价值生意,一个正在崛起的千亿级赛道,普通人也能轻松入局!

一、为什么现在钱“变难赚”了?

最近波哥在后台收到很多读者留言:特别是今年,实体店客流越来越少,直播间卖货也不容易,钱到底被谁赚走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消费者变“聪明”了,但他们的“聪明”和你想的不一样。

过去靠信息差就能赚钱,现在信息爆炸,消费者一眼就能看穿低价套路。但你会发现,有人依然能轻松年入百万,比如直播间里卖几十块耳环的博主,单价不高但复购率惊人;再比如路边奶茶店,明明能外卖却非要你排队半小时——他们都在偷偷做同一件事:贩卖情绪。

真相是:当物质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更愿意为“感觉”付费。

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购买行为是由情绪驱动的。你下单时的“非理性”,恰恰是商家的“理性设计”。

二、什么是“情绪价值”?

所谓的情绪价值,就是让消费者“爽”的能力。

多巴胺是大脑的“快乐开关”,商家通过3个步骤让你成瘾:

1. 制造期待:奶茶店的“隐藏菜单”、直播间的“限量秒杀”;

2. 即时反馈:拆盲盒的惊喜、点赞数暴涨的虚荣;

3. 重复强化:会员积分、打卡集星,像游戏通关一样上瘾。

比如蜜雪冰城的“土味营销”

这个被嘲“土味”的品牌,年入65亿,凭什么?因为它精准抓住了年轻人的情绪点:

用洗脑神曲制造社交话题;

低价策略满足“占便宜”快感;

雪王IP让消费变成“追星”。

三、情绪价值的商业魔力:跨行业案例拆解

咖啡界的“情绪治愈大师”:星巴克

星巴克从不只卖咖啡,它卖的是“第三空间”的归属感:

(1)环境设计:暖色调灯光、舒适的座椅、白噪音背景音乐,营造“避世港湾”;

(2)仪式感:咖啡师手写杯名、节日限定杯型,让喝咖啡成为“生活仪式”;

(3)社交货币:“星巴克氛围感”拍照模板在小红书爆火,用户自发传播。

结果是:一杯咖啡均价30元,全球会员超1亿,年营收超300亿人民币。

虚拟偶像的“情绪替代品”:A-SOUL

这个二次元女团没有实体,凭什么让粉丝疯狂氪金?核心在于:

(1)情感的陪伴:成员每天直播,和粉丝聊天、唱歌,满足“虚拟亲密关系”;

(2)丝滑的代入感:粉丝可参与人设打造(比如投票决定发型);

(3)社群的归属感:粉丝自发组建“应援团”,组织线下聚会。

结果是:单场直播收入超百万,周边产品秒售罄,总市值破亿。

再比如美妆界的“情绪共鸣专家”:花西子

这个国货品牌3年估值超50亿,靠的是:

(1)文化情绪:将“东方美学”融入产品设计(雕花口红、宋制妆容);

(2)故事营销:每款产品绑定历史典故(如“西湖印象”系列);

(3)用户共创:邀请粉丝参与产品设计,增强归属感。

得到的结果是:复购率高达40%,成为“国潮”代名词。

还有大家熟知的超市界的“服务天花板”:胖东来

这家河南超市凭什么让顾客驱车200公里来购物?因为它的服务让人“感动到哭”:

(1)超预期服务:免费试吃、员工跪地擦洒落的奶茶、雨天给顾客车罩塑料膜;

(2)透明化信任:商品价格标注“进货价/售价”,消除疑虑;

(3)情感连接:儿童节给小朋友发糖果,重阳节给老人送温暖。

结果:单店年营收超7亿,口碑爆棚,被网友称为“超市界海底捞”。

四、普通人如何切入情绪经济?

路径1:直接做情绪生意

(1)治愈系产品:解压玩具、ASMR助眠账号、宠物咖啡馆;

(2)精神共鸣**:知识付费(如“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小众手作;

(3)虚拟陪伴:AI聊天机器人、游戏陪玩等。

比如有个小红书上的“虚拟男友”

00后女孩小婷,靠给粉丝提供“虚拟男友”服务月入3万。她做的事很简单:

(1)定制人设(温柔学长/霸道总裁);

(2)每天语音早安晚安;

(3)陪聊情感问题。

粉丝们说:“听他说话,比追剧还上瘾。”

路径2:用情绪改造传统行业

任何行业都能用情绪价值重做一遍!

比如:

餐饮:从“吃饱”到“吃氛围”(露营风餐厅、生日惊喜布置);

零售:从“卖货”到“卖故事”(故宫文创的“朕知道了”胶带);

服务:从“解决问题”到“超预期感动”(海底捞的“过生日服务”)。

迪士尼乐园门票昂贵,但游客仍趋之若鹜,因为它做到了迪士尼的“造梦机器”:

(1)沉浸式体验:从入园音乐到灯光特效,全方位营造童话世界;

(2)情感共鸣:每个角色都有完整故事线,游客成为“主角”;

(3)仪式感:烟花表演、公主合影,制造终生难忘的回忆。

最终:迪士尼乐园做到了全球主题乐园市值第一,年营收超过700亿人民币。

路径3:做情绪服务增值

如果你没资源创业,也能靠情绪服务升职加薪!

比如:

客服:从“解决问题”到“安慰情绪”(“亲,实在抱歉让您久等了”);

销售:从“推销”到“共情”(“我明白您担心质量,我们承诺...”)

职场沟通:用“情绪话术”提升协作效率(详见文末工具包)。

波哥看到了Lush的“环保情绪营销”很新颖,分享给你!

这个英国品牌从不打广告,却靠“环保情绪”征服年轻人:

(1)价值观共鸣:宣称“反对动物实验”,吸引环保主义者;

(2)参与感:消费者可亲手制作香皂,强化“拯救地球”使命感;

(3)社群运营:组织“环保打卡挑战”,用户自发传播。

结果Lush靠这个“环保情绪营销”:做到了年营收超10亿英镑,复购率高达60%。

五、警惕!情绪生意的3大陷阱

1. 过度煽情:卖惨营销易引发反噬(如某咖啡品牌被曝虚假宣传);

2. 忽视产品本质:情绪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如难喝的奶茶店即使营销再好也会倒闭);

3. 不尊重用户:玩弄用户情绪终将失去信任(如某些游戏诱导氪金)。

正确姿势是:真诚+持续创新。像迪士尼,每年更新游乐项目,永远给游客新鲜感。

写在最后: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印钞机

未来10年,最贵的不是黄金,而是能触动人心的情绪价值。无论你是创业者、打工人还是自由职业者,学会经营情绪,就能在红海市场中开辟蓝海。

来源:认知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