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吃瓜群众中的人血馒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3:10 2

摘要:我有一个小学老师,当年二十出头,一身布衣,戴着眼镜,梳着两个辫子,典型90年代知识女青年模样,我非常喜欢她,她仿佛永远在初夏里,身上散发着金银花的味道。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美丽,而是因为她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事情的本质。

“人血馒头”“流量正确”“万能公式”“绑架企业”“恨强心理”。

人血馒头平时都藏在哪里?他们有哪些特性?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在哪里?我们该如何预防他们?

于东来私密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他怒了,这腔怒火来自于一个网红“柴怼怼”,一个“怼”字,背后包含了多少流量背后的原罪。

我有一个小学老师,当年二十出头,一身布衣,戴着眼镜,梳着两个辫子,典型90年代知识女青年模样,我非常喜欢她,她仿佛永远在初夏里,身上散发着金银花的味道。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美丽,而是因为她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事情的本质。

孩子们喜欢打架闹事,她从来都是耐心教育、轻轻处罚,但是她每次都会把中间挑拨是非、呐喊助威的孩子找出来,狠狠批评,并且叫家长来学校。这种处罚的手段,导致我们班一直以来打架事件很少,大家很和谐。

转眼间,我已经年近四十,我在这个俗世之中,经历了起起伏伏、尔虞我诈、冷暖淡泊,我发现无论是人类的孩童懵懂时期,还是成年人的暧昧世故时期,那群挑拨离间者一直都在,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他人的不幸、灾难或者悲剧谋取自我情绪上、物质上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不惜造谣生事。

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位老师?是因为最近几个月,从小米事件,到京东美团,再到发怒的于东来,我看到了今天互联网舆论场里,一群躲在吃瓜群众中的坏人,这群人热衷于吃人血馒头,瓜瓤也是红色的,人血馒头混在其中,难以被发现。

五一假期,看到一条微博,里面提到了“赛博U型锁”、“恶意守恒”、“谁赢他们帮谁”,作者用小米汽车最近的舆情作为案例,解析了几种互联网舆论场的现象,其实归根到底,这还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并行了几千年的人血馒头行为,村口的口水场,每个老旧小区的长舌,镇上的街溜子,都属于典型人物画像。

放在十五年前,公关的一项工作是预防来自媒体的负面,放在十五年后,公关的一项工作还是预防来自媒体的负面,但是十五年间,人人都变成了媒体,这种预防工作,从精准定位转成了宏观调控,难度大了不止十倍。

其实,那篇微博,已经把这类人的几个特性说得很清楚了,我就不赘述,这里直接截图引用一下,作者这里用小米举例,但是我觉得这种现象适用于所有企业,以及各路名人,甚至普通人,这群人今天砸胖东来,明天砸农夫山泉,后天砸良品铺子,活脱脱是互联网的黑恶势力。

图源:@漕河泾厨师微博截图

我这篇文章,重点讨论的是,人血馒头平时都藏在哪里,他们有哪些特性,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在哪里,我们该如何预防他们。

这一类人在哪里?

瓜和人血馒头,都是鲜红色的,人血馒头平时很显然都藏在吃瓜群众里,他们的习惯就是趋炎附势,你火的时候,他们叫好的声音最大,你失意的时候,他们拿U型锁砸你的力气最大,这一类人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利益获得者,一个是情绪获得者。

五一假期前,我和潘乱、王长胜、阑夕做了一场直播,我和长胜都认为,现在的舆论场里,在大事件中,我们往往看不到真相,因为有一群没有底线的流量在公众事件中“带节奏”,一些完全无厘头的谣言为何会出现?答案就在这里,流量正确。

比如农夫山泉被莫名其妙地干掉了百亿损失,一个红色的饮料瓶盖会被解释为日本国旗,为何会出现?因为那个时间段,干农夫山泉就是“流量正确”;比如小米汽车一夜之间成了“罪人”,速度一夜之间不再是性能车的信仰,因为那个时间段,干小米就是“流量正确”;良品铺子的粉丝,市场监管局都已经论证安全了,所谓打假人还要猖狂到连同市监局一起告的地步,流量一哄而上,因为这个时候干良品铺子就是流量正确。

大家都忘记了一个人,司马南,回顾一下司马南老师当年如何批判联想和蚂蚁金服的时候,流量正确的逻辑就会很通顺了。

我们今天的互联网舆论场中,还有无数个细菌型的司马南。

在人人时代,全球都迎来史上最繁荣的全民媒体时代,靠流量生活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做网红,做网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对着手机蹭热度,舔或者骂,以前有五毛党,我现在认为,这群人可以叫五十块党,你别不信,真的很多人二三十块就接单,生活在一个小镇上,每天喷个三条,一个月也有三五千的收入,算作高薪人群,之前被曝光过的做号党,大量在做这些事情,他们的逻辑只有一条,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去,也就是所谓的“谁赢他们帮谁”,没有是非。

这群人为何有生存空间?因为有人喝彩,从古至今,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者,太多太多,日常积攒的负能量需要有一个宣泄口,古代有家暴,今天有网暴,互联网完美地提供了一个骂人不需要负责的场所,现实中骂人要挨打,网上的评论区无所谓,尤其还能骂名人,还能骂大企业,还能斗地主分田地,骂了之后还能有一群人点赞和附和,要知道,日常的生活中,大部分人是没有发言机会的。

这群人血馒头有哪些特性?

我们的小学老师,最大的聪慧之处,是她每次都能把呐喊助威的挑拨是非者找出来。我如果没记错,今年上半年,在南通发生过一次年轻人暴力事件,就是因为一位姓徐的人煽风点火,不断刺激一位年轻的小米su7车主,才酿成惨剧,这种人要不要接受刑事责任?

他们首先热衷于造神。

我曾经在头条上看到过某营销号鼓吹1纳米的芯片,我当时都惊掉下巴了,失去了编辑后的舆论场,造神变得更加容易,今天的新闻,本质上要被重新定义,人人都在生产内容,机构生产的新闻与个人生产的谣言,在受众面前,威力几乎等同,所以谣言满天飞。

谣言的潜台词是什么,是让被造神的人或者企业,处于一种极其脆弱的易碎状态。

他们其次热衷于相信。

有一些互联网“正确”的通用逻辑,比如资本都是万恶的、研发专利规模、一扒开股东有外资就是不爱国、性别对立、给消费者让利、食品安全等等,这些万能法则套用到任何企业身上,都可以形成一个一呼百应的舆论场,很多公众会立刻上头,不管真假,失去理性,不给企业任何解释和辩解的机会,馒头这个时候终于等到了菜市口砍头的机会。

这种相信,在顺风和逆风中,起到的都是加速作用,这是一种裹挟“民意”的做法,加速器,能加速你成功,也能加速你灭亡。

这些利用“万能公式”的人,最可恶。

“我们”最终热衷于打倒。

对,我这里,不再用他们,而是我们。因为热衷于打倒这件事,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基因,这也是人血馒头会存在的核心底层原因。

人血馒头为何能藏在吃瓜群众之中,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看到强者倒下的欲望,我们内心深处的怜悯之心永远都是留给弱者的,在当下社会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吃瓜群众,我自己也经常打开各种社群里发送的PDF小作文,看各种权贵们的绯闻趣事,我们不会换位思考,只会觉得这些强者罪有应得。

这种“恨强心理”,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嫉恚慢”‌,嫉妒心伴随着我们大部分人走过一生,人们愿意相信,强者倒下,一鲸落万物生,就像自媒体行业,很多人会认为,同行死掉几个大的,自己营收就能起来一样。

人血馒头对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人血馒头的肆意妄为,会让人人时代的传播参与者们普遍认为,造谣也没什么大事,犯罪成本很低,其实这也是今天很多名人和企业的困惑,对于造谣者,维权之路太难也太漫长,就是因为犯罪成本太低,才形成了效仿之势。

人血馒头会害了很多企业,京东与美团的大战之中,我已经看到很多人血馒头,把刘强东的视频在小学课堂播放,“扫黄除饿”的口号被喊起,这种创意我坚信不是来自于京东,京东没有这种天才,高手从来都在民间,人血馒头的创意无穷,但是这种流量对于京东来说,有没有用?甚至说,有没有害?这种“绑架企业”的行为,在过去的多年里,华为遇到过,阿里巴巴遇到过,小米也遇到过,他们都被流量推到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位置。

人血馒头也会让很多甲方误入歧途,因为人血馒头见效快,为什么这些年黑公关如此猖獗?因为甲方愿意买单啊,这导致了很多企业开始不再关注自己的产品,而是开始关注如何谋黑对手的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思想萌生。

我们如何预防人血馒头?

首先,要让自己的粉丝保持冷静,而不是狂热。

真正的爱人,很少会天天说我爱你,只有渣男如此;真正的粉丝,也不会到处发内容蹭流量,他们会默默用消费来证明自己的爱。

狂热的粉丝,会热衷于到处抬杠,每一次抬杠都会积攒反噬,粉丝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质量越高越好,只会简单发一句X总很帅的粉丝,意义不大。

其次,重新定义一下正面和负面。

我上次直播说了一种新的公关手段,我后来都后悔说这个事了,我觉得套路太阴暗,就是让一群伪粉丝混进对手的粉丝群体中,然后带去狂热以及高级黑的风气,这个套路的运作逻辑是绝对通顺的,我后来跟小米的公关一起分析过一些视频,很明显就是友商的车主开着su7在红绿灯前手拿香烟,准备弹射起步的摆拍视频,这种高级黑的内容,其实危害性非常大,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负面内容。

最后,控制好自己的声量。

大喊大叫的人,嗓子会很快就哑了,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声,再也叫不出来,这个世界的智者,说话大多轻声细语,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原本无知的世界,传输春雨绵绵、秋叶落地背后的开悟之美。

我很怀念以前一年给我们演讲一次人生哲学的雷总。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都不会因为插曲而停止,技术之光,你只要看见了,时间就一定会赠予你。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