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何姿: 以创新求突破,以工程应用服务国家战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09:17 2

摘要: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国电子学会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简称“优博/优硕”)工作,推动电子信息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

“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坛(2025)”即将于6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敬请关注!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国电子学会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简称“优博/优硕”)工作,推动电子信息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公众号开设“CIE优博风采”栏目,重点呈现中国电子学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入选作者的学术科研成就和个人风采!

何姿 南京理工大学

何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作者。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电磁学及工程应用、目标雷达特性、微波成像技术及目标智能识别等。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多个国际会议的青年科学家奖。为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空间电子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青年编委,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青年专家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国际SCI期刊IEEE等十余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会议的审稿人。

求学路上,我与计算电磁学结缘,更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计算的神秘世界满怀好奇。初入实验室,面对复杂的理论模型与繁琐的实验步骤,我如在迷雾中摸索的行者,科研受阻的沮丧与困惑如影随形。科研过程中,电磁散射特性计算需处理海量数据,构建精确模型,稍有差池,结果便谬之千里。当多次修正的矩量法(MoM)终于收敛出稳定解,我似乎叩开了计算电磁学的大门。尤其是当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基本重合的瞬间,内心的兴奋难以言表。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电磁理论,专注研读文献,感悟前人学术思想。在无数次失败与探索中,逐渐领悟到科研真谛:从细微好奇心出发,以执着和耐心为刃,披荆斩棘,将热情铸造成研究成果。

科研之路从不是孤军奋战的旅途。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碰撞,我发现许多科研突破来源于不同视角的交汇,领悟到创新的真正内涵。在某场景电磁特性分析与成像项目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学科协同的计算模型,计算电磁学的散射机理与地质学的岩层分布共同作用。这种跨界思维的交织,让理论模型更加严谨、真实。课题组内部成员之间定期的学术讨论,与研究所之间的项目交流合作,让我学会了从多维度审视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计算中的复杂问题,也更加注重跨领域知识的汲取与融合,为科研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研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将理论变为实际应用。随着我逐步参与更多工程项目,愈发认识到科研不应止步于论文和数据,而应努力实现技术转化,服务社会需求。面向国防与军工需求,我们重点关注包括公里级大场景快速成像、复杂场景海面舰船SAR成像、隐身飞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计算、月表特殊地质结构电磁特性分析在内的多领域电磁特性研究,致力于突破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遥感成像技术、新型隐身目标识别技术及深空探测中的地质解译技术,为国防安全、海洋监测和深空探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将成果落地、服务国家发展是我始终坚守的目标,这种使命感推动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