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男孩王金虚假人设再添实锤!坐豪车种树日入3万,曝更多细节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14:01 2

摘要:内蒙古小伙王金,因为一双异色瞳和沙漠植树的视频,闯入公众视野,瞬间成为被热捧的“环保卫士”。

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内蒙古小伙王金,因为一双异色瞳和沙漠植树的视频,闯入公众视野,瞬间成为被热捧的“环保卫士”。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说自己只是去打工记录生活,没想当网红,但在流量像野草一样疯长时,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出现了。

那些打动人心的画面,有多少是他一个人真实付出的记录,又有多少是专业团队策划、甚至协助完成的“剧本”?

图片来自于网络

沙丘上的异色瞳,无疑是王金闯入公众视野的独特名片,这位内蒙古小伙,在沙漠植树,配上那双颜色不一的眼睛和略显生涩的旁白,迅速构建了一种坚韧与纯粹的叙事。

媒体一放大,再贴上“环保卫士”、“坚守荒漠”的标签,一个正面、略带传奇的“治沙少年”形象就起来了,短时间吸粉数百万,点赞喝彩不断。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而网络聚光灯向来是双刃剑,能照亮无名者,也能刺穿幻象,很快针对王金“孤胆英雄”身份的疑问就冒了出来,王金起初坚称,所有视频都是自己拍自己剪,没团队。

可事情越闹越大,细节纷纷指向背后有专业推手,一段曝光的视频里,人脸模糊,但一辆豪华奔驰商务车内,讨论“按手印”合作的声音,却跟王金平日视频里的声线高度相似。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更有自称合作团队的人直接喊话:“每天开着豪华商务车陪你治沙,难道我们不算团队?”这跟他之前说的“单打独斗”,可就对不上了。

追溯时间线,王金大概四月初开始种树发视频,而所谓的专业团队杨先生一方说,他们是当月二十号左右才联系上王金并开始合作。

表面看,像是王金先行,团队后来加入“包装升级”,但不少人从王金最早的视频里就看出一丝异样——那眼神,不像久经风沙后的沉静,反而带着对外界反馈的急切。

当然这或许只是他初来乍到的自然反应,杨先生团队的说法更直接,他们声称,是他们主动联系王金,并策划了“治沙”这个人设。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为这题材在短视频里竞争小,又自带正能量,容易火,他们介入后,王金的粉丝从几万飙到百万级,收入也从早期(有说两天三百,也有说日入三百)飞跃到后来日入数万。

团队不仅包办内容策划、拍摄剪辑、账号运营、粉丝群维护,甚至媒体采访和直播都全程陪同,杨先生还透露,王金部分治沙内容是团队协助下的“摆拍”。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比如一段幕后花絮显示,王金镜头前啃馒头喝水,旁边就有工作人员举着反光板,这种工业化网红流水线,跟王金最初的“原生”状态,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面对质疑,王金也并非全无回应,他晒出入职证明,显示四月上旬入职一家公司当栽柳工,日薪二百多。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说去内蒙古就是为了打工挣钱,拍视频纯属记录生活,没想当网红,至于曾是骑行博主,王金也大方承认,说是去年的事,也因此懂了点剪辑。

他也承认跟杨先生团队有过十二天的短暂合作,但坚称视频拍摄剪辑主要靠自己,对方起初是以“帮忙”名义介入的。

合作怎么说掰就掰了?王金的说法是,不想签长达五年的经纪合约,也不想按团队要求频繁直播、接广告,觉得那样“失去自由、受人控制”,违背了他记录生活的初衷。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还表示,已经付给杨先生团队六万多合作费,指责对方想多分钱不成,才在网上“抹黑”他,而杨先生团队则讲了个“过河拆桥”的故事。

他们声称,团队费尽心力把王金捧红后,王金却突然单方面终止合作,“玩消失”,还把所有团队成员拉黑了,至于合作期间账号收益十多万,王金虽按口头约定的五五分账给了团队一半,但团队四人这十二天的开销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杨先生强调,他们爆料不单为钱,更多是咽不下这口“人活一口气”的郁闷,细心网友也从技术上找茬。

图片来自于网络

王金后来的视频,多机位拍摄、航拍镜头,剪辑也越来越精良,这水平远超一个普通“打工人”业余时间能搞定的。

这些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和时间打磨的素材,更让人怀疑背后有团队,这场风波里,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南北方网友看法不太一样。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位四川网友就直说,他们那儿年轻人去新疆、内蒙古打工很普遍,主要图那边工资高,对这种行为本身没啥“崇高”或“特殊”的感觉。

这话点破了王金爆火的另一个可能:他精准抓住了内地部分网友对边疆生活的浪漫想象,把一份普通劳动包装成了“当代愚公移山”,再配上“异瞳”这个视觉记忆点,自然容易火。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今王金的争议还在继续,他种下的树是真的,这份付出应该肯定,但他种树的初衷,究竟是纯粹的生态理想,还是仅仅一份工作,亦或是在团队介入后,成了商业剧本里的一环?

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外人怕是很难弄清楚了,网红的世界,人设建起来快,塌起来更快,当流量成了成功的硬指标,真实性有时就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图片来自于网络

王金这事,不过是这个时代无数相似剧本里的又一出。我们倒也不必苛求在沙漠里找出个完美无瑕的“圣人”。

毕竟镜头前声泪俱下的“环保天使”,真论持久力,未必比得过那些在现实中默默种树三五年的普通打工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喧嚣过后,我们更该琢磨的是,为什么我们总那么容易被宏大叙事打动,又为什么对“真实”有那么点执拗的期待?这片因王金而短暂喧闹过的沙漠,或许能给我们留下些更深的东西。

参考信息

一个月涨粉两百万!治沙博主突然被曝是摆拍!本人回应

红网2025-05-08

“治沙少年”被合作伙伴爆料摆拍立人设 本人回应:栽柳治沙是工作丨封面头条

封面新闻2025-05-07

来源:嵌入式大杂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