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130多天,当李想第二次以AI Talk的形式出现在舆论的视野中,与上一次「沉默归来」的印象不同,李想更清楚,大家都在期待自己要如何围绕AI进行商业剖析。总之让人想不到的是,不走寻常路的他,却参照乔帮主的风格给所有人上了场生动的「粗暴管理课」。
时隔130多天,当李想第二次以AI Talk的形式出现在舆论的视野中,与上一次「沉默归来」的印象不同,李想更清楚,大家都在期待自己要如何围绕AI进行商业剖析。总之让人想不到的是,不走寻常路的他,却参照乔帮主的风格给所有人上了场生动的「粗暴管理课」。
1个半小时的对谈、54个问题设置,这场「面对面」,李想虽没有像上次因为“消失”而吊足大家的胃口。但精细的话题安排、巧妙议程的设置,言语之外似乎也能让人感受到这些信息,是理想希望向外展现的信息。如果真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再复现的李想,只是简单想帮助人们梳理和总结,来让大家更好理解大模型之于汽车的意义。想必这个最会调动舆论情绪的微博之王,实在犯不上把专业解释的更专业来去对外展现。尽管我们不清楚这样一次对谈,李想全部的目的是什么。但至少确定,这次对话,李想先是要让能看懂的人看懂,让该想看到的人看到。
于是,在这场分享中,李想释放了几个关键信息:1、谈及梁文锋和DeepSeek给理想带来的帮助,让大家清楚理想今天的开源是要给社会做贡献;2、十年创业维艰,李想用自己举例,重新对组织和自我学习和改变;3、持续像顶级公司学习学组织、学能力,甚至学好如何对功能、规则和算法的细化。
尽管谈及这些话题期间,李想毫不吝啬的也向大家表达,理想汽车站在千亿基盘上,是多么的对苹果这家公司尊敬。但只有了解过乔布斯,了解这位人送外号「暴力管理学鼻祖」的人,才更清楚,今天李想的这番对谈,起码要证明一件事:“李想有多大愿,就要吸引多厉害的人”!
文|Wind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对潜在人才阐述理想的战略「说明书」
目前,围绕着AI、人工智能领域,在就业市场存在着非常大的人才缺口。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2月,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6.8%、40.1%、5.1%。而相应的人才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何让这些「紧俏」的人才进入一家汽车公司去围绕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去帮助理想在这样一个产业格局尚未明确、技术成果尚未落地的节点,帮助其完成新一轮的生态构建、战略布局,理想要做的不仅是在策略上将需求明确,更要将自身对于这一领域的「使命感」和愿景讲出来。
这也是乔布斯过去在人才管理中的核心特点,他认为,一个团队,首先要搞清楚大家要一起去往哪里。顶级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技术能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有使命感和愿景,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知道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真正投身热爱的事业。
因此,在这场直播中,可以看到,李想实际上从3个维度上阐述了自己的愿景:
1、让VLA司机大模型成为交通领域最早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让理想成为汽车行业的DeepSeek。对话中对DeepSeek及其创始人梁文锋给出高度评价,包括“自律”、“会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去研究和学习最佳实践和最好的方法论的人”。在他看来,从DeepSeek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构建模型能力。
2、理想要做「汽车里最懂 AI,AI 里最会做汽车」,不仅要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的领先,更要打造覆盖智能座舱、能源管理、车联网服务的全栈自研生态。同时,通过星环OS操作系统开源、与 DeepSeek等企业的技术合作,理想正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让人才的创新成果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3、技术创新的最终落点是用户体验。无论是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5C 超充缩短补能时间,还是 VLA 实现更安全智能的驾驶体验,理想始终将 “为用户创造移动生活的极致价值” 作为核心追求。
去年,理想就启动了AI人才专项计划「理想+」,面向全球招募AI人才,涵盖大模型、AIGC、算法部署、推理加速、AI芯片研发等。从这个意义来讲,用长达一个小时、54个问题构建的复杂而细致的技术阐述,不仅是李想对行业趋势的深度思考,也是一份向潜在人才展示理想战略蓝图的「说明书」。
总之,理想绝不能像其他公司一样用准1流的薪水,去招3流的人。
2
在「无人区」修路,每一步都是突破!
给人「使命感」和愿景,是吸引人的关键,但决定人去留的,要看是否能够带给人才以空间,实现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于此,对谈中李想其实阐述出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理想正在做的事,也即VLA的智能驾驶方案,还是目前行业中的「无人区」,理想是第一个;二是李想本人在创业过程中的成长和思考。
从端到端+VLM双系统方案转向VLA司机大模型,不仅对于理想来说是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是第一个。用李想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前面没有任何人走过这条路」,DeepSeek没走过,OpenAI没走过,谷歌Waymo也没有走过这条路。
这种 「技术深水区」的探索,意味着,理想能够为人才提供最极致、最前沿的成长舞台和进步空间。毕竟,当在「无人区」修路时,每一步都是对认知边界的突破。类似的语气,像当年乔布斯,找到斯卡利时说的那番话:你究竟是想用一辈子改变世界,还是要用一辈子去买糖水。
这个过程中,理想在做的,包括如何将视觉语言模型与驾驶决策深度融合,让车辆像人类司机一样理解复杂路况并做出判断;包括如何与顶尖的视觉、语言模型专家共同探索新算法架构,通过海量真实路况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本身就意味着成长。
而李想本人的创业历程,本质上也是一份人才成长的生动的借鉴样本。从高中创办个人网站,到打造汽车之家,再到创办理想汽车,李想表示,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变化,始终秉持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解决别人不愿解决的难题,解决用户的痛点,不断向他人学习。
不同的是,如今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服务的用户群体更多、公司规模和组织也更庞大。比如推出增程,是为了解决电池成本高、充电难的问题;推出5C,是为了解决充电慢、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如今做操作系统,也是因为过去传统的车控、智控操作系统性能差、开发缓慢、芯片匹配周期长等问题。
用自己的案例,来证明今天和理想同行,多多少少是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也是在证明,在围绕着理想接下来的战略发展过程中,李想是能当好「大哥」的,在带领人才进步的过程中,理想不仅能提供行业前沿项目,更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跃升。
3
理想的「确定感」
在整场直播中,在展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使命的同时,李想也在持续向外界传递理想围绕着AI、自动驾驶自上而下的「确定感」。这也是乔布斯经最常强调的一点,能不能满足作为一个「暴力管理者」的前提,是能不能让大家相信围绕着一件事的「正确性」,并不断向新的使命前进。
因此,在主持人问到出现“问题”,是否应该叫停智驾时,李想的回应积极而正面,他表示,从规则算法到端到端+VLM,再到今天的VLA阶段,目前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所以有黑暗是因为黎明就要来了。
类似的笃定,恰似乔布斯在研发 iPhone时,即便面临技术瓶颈与市场质疑,仍坚持用触控屏颠覆传统手机的设计理念,最终引领行业变革。而这个结果很大程度受益于,乔布斯当面推崇的,人才永远能够自管理,而不用被管理的理念。
按照规划,理想将在今年 7 月与纯电SUV理想i8同步发布VLA,并在2026 年实现量产。从增程到纯电,从端到端+VLM到VLA,瞄准行业最前沿做切换,目前来看,理想的战略路线和落地路径都已经非常清晰了。
事实上,这种「确定感」在VLA的诞生中已有体现。李想表示,与苹果、特斯拉一样,理想是一家「基本功」非常扎实的企业。体现在理想现阶段围绕VLA的迭代阶段中,一个核心的表现就是技术实力扎实。
从2021年上车地平线征程Journey3芯片,理想就开始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到今天有编译团队,有芯片的能力,有板子设计能力,有操作系统能力。甚至在很多车企做不到用Orin芯片运行语言模型的时候,理想能够通过技术革新,把两个Orin- X芯片做到足够大,运行同等规模的VLA模型。
还有不到2个月,理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这场 AI Talk 恰似一份特殊的「成人礼」。理想深知,企业越往高处攀登,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乔布斯时代苹果对 “顶尖人才” 的执着,到如今理想以一场对谈、一场直播凝聚共识,商业竞争的本质始终是人才与战略的较量。
在智能汽车与AI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理想还在以极致的战略野心、创新勇气和扎实的「确定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驶向行业变革的深水区。
来源:蜂鸣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