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的阳光洒在丝路古道,古城凉州迎来旅游旺季。当雷台汉墓的雄浑、天梯山石窟的神秘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以科技为翼,创新推出“无人机护航旅游警务”新模式。搭载着高清摄像头与智能喊话系统的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将传统警务从地面延伸至云端,为游客筑
初夏的阳光洒在丝路古道,古城凉州迎来旅游旺季。当雷台汉墓的雄浑、天梯山石窟的神秘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以科技为翼,创新推出“无人机护航旅游警务”新模式。搭载着高清摄像头与智能喊话系统的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将传统警务从地面延伸至云端,为游客筑起一道立体安全屏障,也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云端“天眼”:24小时全维守护
4月30日清晨,凉州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刚迎来第一批游客,一架警用无人机已沿着规划航线腾空而起。在指挥中心的巨型显示屏上,无人机实时回传的4K画面将园区内的人流动向、设施状态尽收眼底。“以往巡逻全靠双腿,现在通过无人机30分钟就能完成全域巡查,效率提升了5倍!”清源派出所所长张永浩介绍道。
凉州公安组建的“空中巡逻队”装备了具备AI识别功能的无人机集群,可自动分析人流密度,一旦发现异常聚集立即触发预警。在热门景点雷台汉墓,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设备能穿透夜幕,精准定位走失游客;在天梯山石窟,搭载应急物资投送装置的无人机,可在接到求助后3分钟内抵达现场,实现“空中救援”。节假日期间,无人机日均巡航里程超200公里,相当于徒步绕景区外围巡逻12圈。
智慧赋能:警务模式迭代升级
“无人机+旅游警务”的深度融合,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在文庙景区,通过AI行为分析系统,无人机可自动识别翻越围栏、攀爬文物等危险行为,第一时间通过高音喇叭进行语音劝阻。“五一”期间,该系统累计发出安全提示1200余次,成功避免30余起潜在危险事件。
该智慧系统还构建起“空天地”联动网络:无人机发现警情后,可通过5G实时回传画面至指挥中心,同步将定位信息推送至最近的巡逻警力。在凉州会盟纪念馆,一名儿童走失后,无人机仅用7分钟就通过人脸识别锁定目标,配合地面警力完成救援。数据显示,该模式使警情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景区盗窃、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42%。
暖心服务:云端传递平安温度
“春风十里,安全第一!请照看好随行老人和孩子”“谨防扫码陷阱,守护好您的‘钱袋子’”……在汉唐天马城的夜空下,闪烁着警灯的无人机用亲切的乡音循环播放安全提示。这种“空中课堂”创新形式,将反诈、防盗知识融入景区风光,让安全宣传既“声”入人心,又不打扰游客雅兴。
针对夜间客流高峰,凉州公安开发出“无人机夜巡三件套”:通过激光驱离装置疏导聚集人群,利用探照灯辅助巡逻,配合热成像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抬头看见闪烁的警灯,心里就特别踏实。”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在夜游鸠摩罗什寺时感慨道。五一期间,无人机累计开展夜间巡逻600余架次,投送急救药品、手机等物资27次,成为游客身边的“云端守护者”。
从4月启动至今,该智慧旅游警务系统已覆盖13家A级景区。据悉,未来,凉州公安计划引入无人机蜂群编队,打造“空中警务站”,开发AR实景指挥平台,实现警情处置“一图统览”。当古老的丝路重镇邂逅现代科技,凉州公安正用“云端警务”的创新实践,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平安凉州”成为最亮丽的旅游名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来源:法治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