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一段对话说得明白,“如今的这宁荣两府,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文|一说红楼
编辑|一一
《红楼梦》第2回就写到了贾家的衰败。
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一段对话说得明白,“如今的这宁荣两府,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贾政自然不愿看到偌大的基业毁在自己这代手里,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方法让贾府重整旗鼓,继续让世人仰慕,让同僚羡慕。
直到一件事,让贾政看到了希望。
图|贾政
这件事就是元春荣升为贵妃娘娘。
元春晋升之后,皇上开恩,批准她回家省亲。
要知道,过去的皇宫是只许进不许出的,要是皇上死了,妃嫔还要殉葬。
所以,贾元春才会和家人们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地方。”
元妃省亲,让贾政看到了背后蕴藏的机会。
他心想,“我女儿现在成了皇帝的妃子,我就是皇亲国戚,可以利用女儿贵妃的效应,提高贾家的影响力。我要让世人知道,我们贾家的人当王妃了,有后台了,贾家振兴在望,前途依旧红火。”
图|贾元春
于是,贾府听到风头之后,就开始规划大观园建设。
只用了一年时间,大观园就在次年元宵节前建好了。
这个园子长3里半,占地面积大约20万平方米,全用的是顶级装修材料。除了硬件以外,贾府还从苏州买了12个小姑娘,组成一支私家乐队。
贾元春见到后,也忍不住感叹,“园子建得好!”
省亲之后,贾府可谓上下脸上都有光。
坏消息是,园子建好了,钱没了。
图|大观园
贾府虽然表面风光,但内里却大打折扣。
造园子,令贾府产生了巨大的财政赤字。这件事,让贾府的财富彻底曝光。
也正是因为省亲这条导火索,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贾元春作为四春之首,曹雪芹对她的描写着墨不多。
表面上看,元春一直躲在幕帘之后,穿着黄袍、婀娜多姿。其实,细细揣摩,她身上藏着很多贾府命运的暗线。
图|贾元春
但从戏文来讲,《红楼梦》一共写了两次在大场面中的戏文节目。
两次戏文,一次是元妃省亲,一次是元春传谕打醮。
元妃省亲时,她点的戏文分别是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脂砚斋批语,“省亲时四出戏依次寓意是暗伏全部书的四大关目,即伏贾府之败,伏元妃之死,伏甄宝玉送玉,伏黛玉之死。”
图|元妃
第一出《豪宴》是明末李玉创作的传奇剧,写的是莫怀古初到京城,拜谒严世蕃,推荐善识古董的汤勤,向严介绍古玩。
众人纵酒作乐,为后来遭受迫害埋下祸根,这部戏文暗示后面贾家受贾雨村所害,走向衰败。
第28回,打平安醮时点的《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也是贾府盛极而衰的写照。
尤其是《南柯梦》,喻示黄粱一梦梦醒一场空。
这两次纲领性的戏文都和元春有关,可见贾府兴衰与她密切相关。
图|贾元春
《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贾府,提到贾府祖上功勋,贾元春被选进宫做了女史。
正是因为祖上有功,才成全了贾府这钟鸣鼎食之家。
之后,贾元春晋升凤藻宫尚书,进而家风贤德妃。
对于元春来说,这一系列晋升是她生命中泼天的喜事,一生中政治地位和荣耀的顶峰,无疑也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顶点。
有了贾元春这个靠山,还有她代表的皇家恩惠,贾家才能成为人人艳羡的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并位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还能光明正大拥有许多特权。
图|贾府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办事。
第4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回提到了代表四大家族的护官符。
薛蟠打死了冯公子,还能像没事人一样,带着家眷继续进京。
依靠着皇亲国戚,在贾府内部,更是作奸犯科、草菅人命。
凤姐在铁槛寺当众宣布,“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报应地狱报应的,什么事,我要说行就行”。
之后,她为了三千两的谢礼,硬生生逼死一对恩爱夫妻。
图|贾琏和尤二姐
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她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之后,她假意哭了一场,也不出来穿孝。
几条人命,就这样像没事人一样葬送,权柄大到如此,令人唏嘘。
贾政作为贾元春的父亲,更是直接受益者。
女儿被升为贤德妃,他也额外被赐了一个主事职衔,升了员外郎。
元妃省亲之后,贾府众人都进入了最欢乐的时光。
图|众姐妹
因为元春一道谕,宝玉和一众姐妹住进了大观园。
这里表面上成了众姐妹和宝玉的天地,实际上显示的是元春的恩宠。
整个家族都照耀在这片富贵荣华之中,做官的官运亨通,享天年的怡然自得,潇洒风流快活。
还有贾雨村等阿谀奉承之流盛出,这正是贾府的喜荣华。
此时,贾府世勋已过三代,贾元春是贾府重要的政治资源。
图|贾元春
所以,元妃的兴衰消长自然会影响贾府的兴衰。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一句判词不仅是元妃的,也是写贾府。
省亲时,元妃表面上尊贵无比,但是省亲时满脸垂泪,忍悲强笑,句句透露着悲凉之音。
从这里能看出,贾元春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她从生到死都不能自己控制。
元春在谶语《恨无常》中提到:“故乡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图|贾元春
贾元春一生享受了常人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在临死时黄粱梦醒,参透人生,所以告诫亲人防患于未然。
元春之死,也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
再说一下,为什么说元妃省亲是皇帝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清代帝王一直对汉臣家族有戒心。以贾府原型曹家为例,也是汉军旗。
元妃封妃后,贾府名义上成为皇亲国戚,实际上是将贾府推到了聚光灯下。
看康熙时期赫舍里氏家族的前车之鉴,帝王对权臣的抬举往往暗藏制衡之术。
表面上对贾府省亲是恩典,实际上是要开始重点关注贾府了。
图|省亲
前面说了,省亲要建三里半大的大观园,仅下姑苏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就耗费了三万两银子。
这种超规格接驾实则是变相削藩,正如脂砚斋批语:“借着省亲写‘南巡’。”
暗指康熙“南巡”导致曹家亏空的历史教训。
元春戌初入府,丑正三刻必须回銮。
仅仅7小时省亲,暗合“七”的谶纬之数。
帝王通过制定严苛的礼仪规程,将亲情异化为政治表演,正如元春哭诉“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图|元春
再说皇帝赐物。
金玉如意与香珠组合别有深意。象征皇权不可违逆,香珠暗合香火传承。
贾府回献的金寿星与沉香拐,暗示君臣关系实际上是权力依附。
省亲后,夏太监向贾府借了200两银子,周太监索要了1000两,暴露皇帝默许宦官系统对贾府进行持续性经济榨取,这与明代锦衣卫监视大臣的模式异曲同工。
这场精心策划的亲情表演,实则是帝王权术的经典范式。
通过制度性恩裳诱使臣子自我消耗,用礼仪规训瓦解世家大族的反抗意识,最终实现温柔绞杀。
图|贾府
贾府在省亲中展现的奢靡,恰恰成为日后治罪的罪证。这一切也印证了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的逻辑。
这种不流血的权力清洗,比直接镇压更具艺术性,也彰显皇权的绝对威严。
来源:一说红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