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座城,一条小巷,一个餐馆,都有“味道”的故事。在烟火繁华的市井之中,那些各具特色的小酒馆的故事更耐人寻味。小酒馆流淌在街巷之间,从不争先,却在温润的外表下,聚集着汹涌澎湃的能量——守护传播古都大同悠远的美食文化,为城市争光,为城市人争气。《大同晚报·美食周刊
一座城,一条小巷,一个餐馆,都有“味道”的故事。在烟火繁华的市井之中,那些各具特色的小酒馆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小酒馆流淌在街巷之间,从不争先,却在温润的外表下,聚集着汹涌澎湃的能量——守护传播古都大同悠远的美食文化,为城市争光,为城市人争气。
《大同晚报·美食周刊》、大同日报新媒体推出“壶光小馆”美食栏目,展示大同小酒馆别样风情,传递小酒馆诗意温情。
壶光小馆,岁月共琼浆一色,笑语与故事齐飞!
位于中央美域的阿宝小酒馆已有20年的历史,它宛如岁月的收藏者,不仅藏着大同人的生活百态,更留存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香辣带鱼、黄焖凤爪、风干肉臭豆腐……一道道小酒馆独有的菜品让多少食客不能割舍,不论店开在哪儿,都有食客寻味而来。
进得店来,扑面而来的是质朴而温馨的气息,木质的桌椅摆放整齐,柔和的灯光让人感到温暖、放松。食客们或高谈阔论,或轻声细语,服务员热情地穿梭其间,点菜、上菜,自然而亲切,仿佛这里不是一个饭店,而是邻里好友相聚的温馨客厅。
小酒馆的员工们一边忙碌,一边还要向“大姐”问询一些事务。店员们口里的“大姐”便是负责小酒馆经营管理的葛亚茹。“葛大姐”极具大同美女特有的气质,明艳大方,快人快语。当记者问起“阿宝”并非北方人起名的习惯,酒馆缘何如此命名?“葛大姐”向记者讲了一段酒馆的小故事。
阿宝小酒馆于2005年开业,创始人名叫陈宝。陈宝既是经营者,又是大厨。开业之时,不知取啥店名合适。“叫陈宝酒馆吧,不上口,便学着南方人起名为阿宝小酒馆。第二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出了个大同歌手名叫阿宝,无意之中还蹭了名人的流量呢。”葛亚茹开心地回忆说。
阿宝小酒馆为明档厨房,厨师烹炒煎炸尽收眼底。香辣带鱼、黄焖凤爪、风干肉臭豆腐三道招牌菜,不仅是小酒馆的原创菜品,而且是从开业至现在一直都卖的菜品。小酒馆的菜品制作并不复杂,讲求的是食材的本香、本味。
香辣带鱼,选用优质海带鱼,切段,腌制10分钟。入油锅炸至定型,捞出。之后进行爆炒,炒时除常规调味料外,海辣椒的加入使得这道菜有了“辣”的风味。这道菜虽然看似简单,但技术难度极高。制作时不加淀粉,带鱼却不散不烂,金黄焦脆,麻辣入味。
风干肉臭豆腐,选用广灵小白干、少量王致和臭豆腐、风干腊肉。将小白干炸至金黄捞出。起锅烧油,将三种食材加入快速翻炒,勾薄芡出锅。用洋葱铺底。洋葱的白色、紫色,小白干的金黄色,腊肉的暗红色,再辅以绿色的尖椒块,菜品看起来色泽艳丽,吃起来味道浓郁、层次多样、风味独特。
香辣带鱼、风干肉臭豆腐上菜时都用稍微预热的铁板盛放,未见其菜,先闻其声,菜还没上桌,便可听到菜品在铁板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烟火气十足。
黄焖凤爪,将鸡爪洗净,入油锅炸,炸至表皮蓬松。加调味料放入微型压力锅焖10分钟。开锅装盘。黄焖凤爪色泽红润,咸香软糯,入口即化。
采访中葛亚茹对记者说,开饭店很辛苦,好多次她想过放弃,可一想到多年来一直喜欢小酒馆的客人们,便又坚持下来。“许多客人都说小酒馆有他们的青春记忆,欢乐和悲喜在菜里、在酒里。”
也许正是这份情怀,才是阿宝小酒馆的全部。
记者:牛瑞芳
摄影:贺英
视频:李小龙
责编:菅雨婷校对:周建新
审核:邓琳监制:杨刚
来源: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