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遇见一个患者过来做检查,上来就说:“我体检报告上写着"肺结节”,网上查了说是肺癌早期。医生,我该怎么办?这个需要做手术吗?”
今天遇见一个患者过来做检查,上来就说:“我体检报告上写着"肺结节”,网上查了说是肺癌早期。医生,我该怎么办?这个需要做手术吗?”
肺结节就像皮肤上长了个痣,大部分是良性的。后来我看了片子,是6mm的磨玻璃结节,边缘比较清楚。患者既没有抽烟史也没有症状,所以建议3-6个月后复查CT,对比结节是否有变化。如果稳定,可以逐步拉长间隔到1-2年一次。
在0.6cm左右的肺结节,如果恶性肿瘤的特征比较明显,有分叶、毛刺,或者肺结节中有血管扭曲,或者有实性的成分,0.6cm的结节也需要做手术。一般0.6-0.8cm的肺结节,要密切观察;就像观察一棵小树苗,不长大就不用干预。即使长大,也要综合判断。如果是炎症,用药就能消退;如果是肿瘤,这种小的结节微创手术切除后,治愈率超过90%。
肺结节并非等同于肺癌
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的术语,指在肺部影像中直径≤3 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 ,根据密度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由炎症、感染、陈旧性病变等导致,只有少数肺结节可能是肺癌;90%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尤其是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
恶性风险因素包括:结节>8毫米、边缘不规则、生长速度快、伴有长期吸烟或肺癌家族史。
建议:发现结节后无需过度恐慌,但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如3-6个月CT随访)。
肺结节本身不是传染病,它不具备传染性
传染性疾病需特定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且要有传播途径。肺结节只是肺部的一种表现,并非传染性疾病,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都不会像流感、肺结核那样传染给他人,大可放心与家人朋友正常相处。
但是如果结节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如肺结核),则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此时需排查痰检、血检,确诊后隔离治疗。
如何预防肺结节?
远离高危因素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结节和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增加肺结节的发生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
增强免疫力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流感、肺炎等,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感染几率。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西兰花)、抗氧化物质(蓝莓、坚果)的食物;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慢性炎症风险,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筛查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节。
警惕身体信号
若出现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
来源:肿瘤科医生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