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沉重的防暴门在身后闭合,我突然想起警校第一堂专业课上老师说的话:"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看管,而是用规则重塑灵魂的艺术。" 站在监狱AB门的警戒线内,金属探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我下意识整理了一下肩章。那是我从浙警院毕业后来到省未管所工作的第27
"我们把青春献给警校
献给自己将用一生去热爱的职业"
民警 赵予瑞
新警成长记
当沉重的防暴门在身后闭合,我突然想起警校第一堂专业课上老师说的话:"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看管,而是用规则重塑灵魂的艺术。" 站在监狱AB门的警戒线内,金属探测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我下意识整理了一下肩章。那是我从浙警院毕业后来到省未管所工作的第270多天。
此刻,穿过长长的监舍走廊,两侧监室里投来的各种目光:戒备的、敌视的、试探的、甚至隐含希望的...我终于明白,那些在警校看似抽象的理论训练,就是我眼前所闻所见。
从警校到警营 改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初心
规则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
身份转变:从学习者到教育者
在浙警院的三年,最让我们"又恨又爱"的就是近乎苛刻的一日生活制度。清晨6点的出操哨,差1分钟集合就算违纪;内务检查时被子必须叠成标准"豆腐块";就连军训时放水杯的摆放角度都有明确规定。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感激当时的规章制度,从而促使我慢慢形成严谨以及仔细的工作态度。
来到单位半年左右,从科室到管区,我明显感受到角色的转变:在警校时,我是知识的接受者,而现在,我不仅要成为管理者更要成为教育者。面对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6岁的未成年罪犯,我意识到单纯的法律威严远远不够。
记得第一次跟班执勤时,同监舍的两名罪犯发生口角,我本能地想用大声训斥解决,但师傅及时制止了我。他告诉我:"这些罪犯需要的不是训斥,而是理解和引导。"
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我学会了倾听与观察,因为每个未成年罪犯都有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特征,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于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研究行为矫正方法,逐渐摸索出与未成年犯沟通的技巧。适应新身份的过程充满挑战,从警校的理论学习到岗位实践,我才明白光有理论是不够应对随机而变的犯群情况的,这种转变要求我不断调整心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危机处置:训练场上的"假戏"与高墙内的"真做"
警校的应急处突训练曾是我们最大的"梦魇"。晚上时不时的紧急集合,以及每周三下午的防暴演练,要穿着15斤重的装备在催泪瓦斯的刺鼻烟雾中完成战术队形变换;模拟监舍骚乱处置时,扮演"暴动犯人"的学长会真的用橡胶棍击打我们的盾牌。有次我的防暴头盔被撞歪,右手擦出一道血痕,校医包扎时笑着说:"这道疤以后就是岗前的第一次表彰。"
在学校我深知防患于未然,只要在岗一天!我们就必须做到监狱的安全与稳定。直到现在每当深夜巡查经过监舍,听见此起彼伏的鼾声,我总会想起钱塘江畔的校园。那些在警体馆流过的汗,在模拟监舍熬过的夜,在案例讨论课争得面红耳赤的辩论,这些都是我潜意识摸着警号动作的具象化。
浙警院给我的不仅是管理监狱的技能,更是一套理解人性复杂性的解码器——在高墙之内,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被折叠的人生,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人生找到重新展开的方式。
师徒传承:从边听边看中获取经验
管理之道: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灼见
初到三管区,管区领导就给我分配了两个优秀的师父,业务导师在每天的现场巡查以及罪犯的谈话当中,教会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理论,那就是言传身教告诉我如何结合实践去开展对罪犯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政治导师通过各种例子和经验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他告诉我年轻就是要多学多看多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保持初心。
未成年罪犯的管理需要特殊的方法,在严格执行监规纪律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情感传递,通过不断观察以及深入犯群,我逐渐了解他们的改造情况以及思想状态,在队列训练中,我通过不断纠正他们的队列动作,让他们明白在队列训练当中不仅是行为规范养成,更重要的是让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育感化需要耐心和智慧,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不仅可以掌握他们的行为动态,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杨犯因盗窃罪入所服刑改造,我时常利用开玩笑的话语与他进行交流沟通,经过几次谈心交流,了解到该犯主观恶性不强,存在好逸恶劳的心理,通过与他深度交流,用一些,该犯的心理逐渐开始转变,他也表示年轻还有机会,这一次的服刑改造是给他了重生的机会,刑满释放后会加倍珍惜自由,用双手寻找自己“干净”的天空。
两位师傅的关怀备至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常说:“管教工作不仅是管理,更是教导。”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掌握了与未成年罪犯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逐渐理解了监狱工作的真谛。
从警校生到监狱人民警察的转变,是我人生的重要一课。在这条路上,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懂得了关爱与坚持。身份的转变不仅是职业的转换,更是心灵的升华。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付出,就能帮助更多迷途的少年重返正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