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以来,永州市强降雨天气频繁,如雨量过大可能形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永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朋友们:
5月以来,永州市强降雨天气频繁,如雨量过大可能形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永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朋友们:
一、灾害期间的常见病害
受灾地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极易发生,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灾害期间其它常见皮肤病,如浸溃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等。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二、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因人体进食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病原体经口腔进入肠道,并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健康损害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洪涝灾害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预防要点:
1.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2.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3.灾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5.消灭苍蝇。加强厕所管理,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可用1%-2%敌敌畏乳剂喷洒杀灭蝇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使用带盖垃圾桶。
三、如何预防鼠传疾病?
鼠类是多种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可以通过体表的寄生虫(如跳蚤)、鼠的排泄物或者直接抓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以及家畜。常见的鼠传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斑疹伤寒等。
汛期野鼠的被动迁移,增加了野鼠与家鼠之间不同鼠类种群的接触机会,容易引起鼠间病毒的广泛传播。洪水泛滥期间,鼠类因栖息地被淹没而向人类居住地进行种群迁移,增加了与人体接触的机会,导致人体感染鼠传疾病的风险增加。
主要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等。
预防要点:
1.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积水,消除鼠类滋生地,保持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2.做好灭鼠措施若发现生活区域有鼠类出没,可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器械诱捕、毒饵灭杀或者泥浆灌洞等方法杀灭鼠类。
3.注意食品卫生。食物要妥善保管,餐具要定期消毒,不要食用被鼠类啃咬或污染过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
4.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衣长裤。工作环境中有鼠类滋生、活动(如粮仓)等,进行该类活动时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四、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由吸血的节肢动物如蚊子、跳蚤、蜱等病媒生物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高温高湿环境使虫媒的活跃度增加,孳生地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蚊子、跳蚤、蜱等昆虫通过直接叮咬、吸血等方式,使病原体由血液进入人体而引起疾病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
预防要点:
1.避免在虫媒活动区域长时间停留。树林、草丛、水体等环境是虫媒常见孳生地,不要长时间在树林中穿梭或直接坐卧在草地上,避免在水体附近长时间停留。
2.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衣长袖,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虫剂,或在衣服上喷洒防虫喷雾,防止虫媒叮咬皮肤。
3.做好防蚊、灭蚊措施。保持居家及周围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各类积水,防止蚊媒孳生,可定期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灭蚊;居住房屋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媒进入;睡觉时可使用蚊帐,避免蚊媒叮咬。
4.及时就医。若被虫媒叮咬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五、如何预防常见皮肤病
洪涝灾害后常见的皮肤病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浸渍性皮炎、虫咬皮炎、毛囊炎等。
主要症状:局部皮肤糜烂、渗出或者脱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
预防要点:
1.及时清除黏附在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并及时清洗接触洪水的皮肤及衣物,更换干燥洁净的衣物,尽量穿宽大透气的衣物。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穿防护服,在暴露区域应用皮肤保护剂等。
3.做好营地卫生清洁、消杀、驱虫工作,减少蚊虫叮咬,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4.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5.加强受灾及救援人员防护宣传工作,不互穿衣物,不互用毛巾。发现皮肤病及时治疗,避免大范围传播。
六、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1.密切关注当地气象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如有发布灾情预警,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地带;如确需外出,建议备好安全措施,保持通讯畅通,提前规划好路线并告知家人。
2.远离不熟悉的水域或激流,以防溺水;如必需时可先用随身携带杖类物品试探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
3.预防触电,注意周围高压线情况,防止直接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4.预防犬类或蛇虫咬伤,洪涝灾后尽量不要野外走动或玩耍。
5.随身备好并合理加减衣物,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防止失温。
七、灾后如何做好饮用水消毒?
1.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启用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
2.经水淹的水井必须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每吨井水加入约15g漂白精片(每片约0.5g)进行消毒(或每吨水加40g漂白粉),约12小时后,抽掉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使用前再次进行加氯消毒,一般感官洁净的井水按100公斤水加漂白精片约0.75g(或漂白粉约2g) 进行消毒,半小时后即可正常使用。
八、灾后如何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
1.退水要清除灾后沉积淤泥、疏通沟渠、整修道路、填平洼地,翻盆倒罐,对牲畜尸体、生活垃圾、粪便等及时填埋、覆盖,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蝇孳生地。
2.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污和消毒处理。居家、街道、社区、安置点等场所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84消毒液按1:100比例(1份消毒液加99份水)稀释后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自然流通。
3.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对已经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84消毒液按1:10比例(即1份消毒液加9份水)稀释后进行喷洒消毒,再深埋处理。
4.厕所内可用漂白粉加水制成漂白粉乳液后泼洒消毒。当粪便达便池容积2/3时,应及时使用漂白粉覆盖,表面厚度达2cm,再加土覆盖,另建厕所。
九、洪灾期间食品卫生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食水产品;不喝生水;不举行聚餐活动;生熟食品不混放。
十、临时野外住宿注意事项
1.临时居所要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还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两尺以上,不要睡地铺。
2.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降低蚊虫密度。
3.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花露水等。
十一、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5月9日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