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视障博主@诺子喵呜 发视频称,她到深圳参加活动时预订了全季酒店深圳北站地铁站门店。入住前,她曾多次致电酒店,试图确认携带导盲犬入住的相关事宜,但始终未能获得明确答复。尽管博主出示了自己的残疾人证和导盲犬证,但是酒店仍以“无相关接待机制”为由,拒绝为博主及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近日,视障博主@诺子喵呜 发视频称,她到深圳参加活动时预订了全季酒店深圳北站地铁站门店。入住前,她曾多次致电酒店,试图确认携带导盲犬入住的相关事宜,但始终未能获得明确答复。尽管博主出示了自己的残疾人证和导盲犬证,但是酒店仍以“无相关接待机制”为由,拒绝为博主及其导盲犬办理入住手续。博主被迫在酒店大堂等候三个多小时。最终,在警方及酒店前台的协调下,博主被安排至附近其他酒店入住。据悉,@诺子喵呜 是一名主播,她因神经系统罕见病后天失明,是一级视力障碍和三级肢体障碍的残障人士。
事件曝光后,#酒店拒绝导盲犬入住是否违法##导盲犬是工作犬并非宠物#等话题迅速引发社会热议。有网友表示,事件暴露出酒店接待机制的缺陷,酒店的拒绝行为不仅是认知错误,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随后,该酒店发布道歉公告称,由于疏忽,给客人的入住造成了不便,也违反了品牌的规定,对此深表抱歉,真诚欢迎带导盲犬的客人入住酒店。另外,酒店所属品牌集团客服表示,旗下从经济型到高档全系列酒店按法律法规均接待导盲犬,目前已经对前述涉事酒店作出处罚。
酒店是否有权拒绝导盲犬进入?
以“无接待机制”为由
拒绝导盲犬入住是否违法?
当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损,
又该如何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玉律师的专业解读!
酒店以“无相关接待机制”为由拒绝导盲犬入住的行为是否违法?
该行为存在违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还规定公共场所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明确,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涉事酒店所在地深圳也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残疾人携带服务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
这位视障博主除了拥有上述保障性权益外,同样拥有消费者的身份。因此,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以及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该酒店以“无相关接待机制”为由拒绝入住,单方面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仅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其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酒店的做法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对酒店损害残疾人权益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可以参照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的相关规定。首先是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七条指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而依据《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第七十二条,“阻碍残疾人携带服务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未能提供必要帮助的,由交通运输、城管和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 据此,对于酒店拒绝视障人士及导盲犬入住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对涉事酒店予以行政处罚,如酒店拒不改正,可以给予通报批评。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如经营者存在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次,酒店拒绝消费者入住可能构成根本违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酒店属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应当退还房款,赔偿消费者的合理损失,如交通费、重新预订房间等费用。如果酒店在拒绝过程中存在对残疾人的侮辱行为,对残疾人造成精神损害,还应当赔偿精神损失。
当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救济途径?
一方面,残疾人群体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九条,“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残疾人组织应当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
另一方面,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请求司法保护。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对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确需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残疾人,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因此,残疾人在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的过程中有相关需要,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文字:范洁
来源:环球时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