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等风来不如追凤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19:13 2

摘要:与同处太湖水乡的周边乡镇不同,鸿山境内拥有数以百计的小土丘。东汉年间,高士梁鸿携贤妻孟光在此隐居。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去世后葬在杨梅坞中,刺客要离、专诸冢旁。后人为了纪念梁鸿,便将此地取名为「鸿山」,他的故宅命名为「鸿隐堂」。鸿隐堂前有鸿泉井,鸿隐堂

江苏省无锡市东郊,有个鸿山旅游度假区。

与同处太湖水乡的周边乡镇不同,鸿山境内拥有数以百计的小土丘。东汉年间,高士梁鸿携贤妻孟光在此隐居。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去世后葬在杨梅坞中,刺客要离、专诸冢旁。后人为了纪念梁鸿,便将此地取名为「鸿山」,他的故宅命名为「鸿隐堂」。鸿隐堂前有鸿泉井,鸿隐堂外有涤砚池,渐渐形成了「鸿山十八景」。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鸿山十八景」中,有一处「泰伯墓」。史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 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季历贤能,他的儿子姬昌有圣德,周太王便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一系。泰伯觉察到父王之志,离开岐山下的周原,跋涉千山万水,来到江南。

当时的江南,湖荡密布、华草摇曳、野兽出没,一派太古蛮荒的景象。泰伯在无锡梅里一带,开凿「泰伯渎」,建筑「泰伯城」,饲养禽畜,种桑养蚕, 为江南带来文明的星星之火,被誉为「江南人文始祖」 。泰伯死后,归葬鸿山,是为「泰伯墓」。斗转星移,勾践灭吴后,无锡一带变为越国辖地。 吴文化的深厚沃土上,又交融了越文化的光彩。

▲ 泰伯景区

泰伯、要离、专诸、梁鸿孟光,一位君主、两个刺客、一对夫妻, 不约而同地选择鸿山一带, 作为自己的身后归宿。鸿山究竟有何魅力, 栖息着这些伟大的灵魂?


2002年,京沪高速公路无锡段的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从 鸿山的老虎墩上取土, 垫高路基。在推土机推过的泥土中,露出了一些破碎的瓷片和小件的陶瓷器物。很快,考古人员进驻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绵延起伏的土丘,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是一处沉睡千年的越国贵族墓葬群。

▲ 鸿山墓群和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考古自2003年3月开始至2005年结束,先后发掘了老虎墩、老坟墩、曹家坟、邹家墩、杜家坟、万家坟、邱承墩等 七座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出土文物达2300多件。

七座越国贵族墓葬中,邱承墩属于特大型墓葬,其他大、中、小墓葬在其东南呈扇形分布。邱承墩墓葬中, 出土了玉琮、玉璧、玉斧、玉钺及带有刻划纹的陶鼎、陶壶等精美文物 。 ▲ 鸿山遗址出土的陶鼎和 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

在墓室头部的底面位置,考古人员用手铲轻轻一刮,从土层中跳出了3件凤形玉佩,统称为「玉飞凤」。3件凤形玉佩,2件质地白玉,1件质地青玉。白玉受沁呈「鸡骨白」,青玉受沁后,局部呈黄褐色。

最精美的一枚「玉飞凤」,器型长3.7厘米、宽2.6厘米、厚0.4厘米,仅仅有拇指大小。这件玉飞凤微微透明, 头顶华冠,勾喙长尾,作振翅欲飞状。 冠、翅及尾采用边缘切割成形,一小孔上下贯穿。

仔细端详,玉飞凤的正反两面,均阴刻极浅、极细的羽片,羽片内为羽纹,在翅膀和尾巴的边缘,阴刻斜线纹,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微雕玉器」,也是越国玉器阴刻工艺的代表。 根据考古资料及文献记载,玉飞凤在实际佩戴时,在正佩中位于璜与璜之间或环(璧)与环(璧)之间,造型特殊、工艺精良。

▲ 鸿山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玉飞凤 邱承墩共出土了33件玉器,不光是凤形、龙形等玉佩,还有玉覆面、玉带钩,不少使用了微雕工艺,精美绝伦。墓主究竟是谁?邱承墩大墓中,首次出土了成组成套的环璜佩玉器组合。专家推断:墓主或为仅次于越王的越国大夫。

难道是「兔死狗烹」的文种?抑或是「泛舟五湖」的范蠡?若是文种,勾践逼他自杀后,还给了曾经的左膀右臂一场体面的葬礼。若是范蠡,看来他并没有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江湖,隐居不出,或许只是后世美好的想象。范蠡是否成了陶朱公?西施的下落究竟如何?只能是隐匿在历史尘埃中的谜题了。

2008年4月10日,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 中国吴文化博物馆开馆, 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将发掘出土的越国遗珍尽数收藏。

▲ 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国吴文化博物馆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是领略吴越历史文化的绝佳之地。 馆内 「 凤鸣鸿山,星移吴越」陈列,从吴越文化起源、江南土墩墓特色,到鸿山墓群等级规制、考古珍贵发现,全方位呈现吴越历史脉络。 邱承墩战国贵族墓原址,诉说着往昔故事。 「 陶源瓷本」展示吴越先民制陶制瓷智慧,出土的青瓷器、印纹硬陶见证工艺发展。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汇聚地,更是历史的生动课堂,漫步其中,能穿越时空, 感受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度了解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博物馆的展厅正中,通透的展柜内,陈列着精美的玉飞凤。它优雅静谧,将飘逸与力量定格于一瞬,既是镇馆之宝,又是无锡市的地标。一枚小小的玉飞凤,何以成为无锡市的文化象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称「凤」为神鸟, 「出于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为何凤鸟出,天下就大安宁? 因为凤是带来季风、预知时节的神鸟,沟通天地的使者。

▲ 中华第一凤,新石器时代玉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为季风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先民很早就懂得,观测季风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夏季风的到来,视为开始春耕的信号。 在先民的观念中,大鸟振动翅膀带来了风,东西南北四方有四风神。 风凤同源,凤鸟作为风神的化身,随季风出现而预报时令,是一种具有迁徙报时能力的候鸟。

凤的形象,也因时间朝代、部族国家的不同而变化。 殷商时期的长江中下游部族,崇拜的凤鸟为「玄鸟」(黑色的大鸟);周朝尊崇的赤凤,则颜色火红,又称为「火精」。也是在周朝,象征风调雨顺的凤鸟,开始杂糅众长, 兼备五德,演变为美德的化身与救世的希望。

「腾蛟起凤」,颂扬有德之人的学问和雄心壮志;「有凤来仪」,则表达了对人才的热切希望。 泰伯奔吴,为无锡带来了文明的火种、谦让的至德。 飞凤展翅,又与无锡「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契合。于是玉飞凤再次展翅,翱翔在山水与杜鹃花之间, 成为无锡市的城市徽标。

▲ 无锡市新 吴区的凤尾建筑预计202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鸿」运当头,有凤来「锡」。当全国各地的凤鸟齐聚凤城,会是怎样的盛景?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国际博协发布了主题海报。此次海报的设计理念为 「未来是流动的」 ,即未来是动态的,充满亟待我们创造和重塑的可能性。

中国人常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凤正是「重塑未来」最适合的象征。传说中,凤凰会在火中烧尽自己之后重生,凤凰变得更加强大和美丽,这个过程被称为涅槃。这种现象被人们视为一种信仰和希望,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中,它代表了重建的过程。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官方海报 未来是流动的。等风来,不如追凤去! 据文献阐释,甲骨文的「凤」字,其飞鸟形象正是用来象征空中那股推动鸟类翱翔的气流,即我们所说的「风」。想象一下,一只身躯庞大、羽翼丰满的鸟儿在空中翱翔,巨大的身躯和展开的羽翼带动周围的气流,气流吹拂过大地与山林,便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风。 「鸿博来潮,凤起伯渎」。2025年5月,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鸿山遗址博物馆焕新启航。借此契机,「 最中国·文博市集」无锡新吴区「中国凤」专场同步举办。 中国国家地理与央视网、无锡市高新区文商旅产业集团,联合全国30+博物馆/文博机构,将在这个初夏,在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北草坪,共同呈现一场酣畅淋漓的 「 凤 」主题 文化、文物、文创盛宴。 ▲ “最中国·文博市集——中国凤专场“效果图,欢迎来打卡

「凤」情万种,唯宝你懂。

让我们来看看本次文博市集「限时空降」鸿山的博物馆/文博机构。

(一)省级馆

河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二)市级馆

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南山博物馆。

(三)专题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

(四)考古遗址类馆

殷墟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定陵博物馆x明见万历。

(五)文博机构

秦成天创(代理山西博物院、运城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的文创)、博市集(代理杭州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文创)、山山海海(三星堆相关文创)、朱炳仁·铜。

更多「凤宝」,等你来现场嗷嗷叫。

5月17日、18日,足不出锡,逛一次「最中国·文博市集」,即可拥有一个「私人博物馆」;逛一次「最中国·文博市集」,盖到50个你心心念念没去成的博物馆章。

前方高能,特别提醒

本次文博市集,故宫文具带来明孝靖皇后「三龙二凤」立体豪华版冰箱贴,限时限量48套!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它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定陵博物馆带来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立体冰箱贴,限时限量各200套!

本次「中国凤」专场文博市集,现场除了可以买到各种博物馆的文创,还专门设置了「 无尽之藏·文物复刻品展区」。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河南博物院的杜岭方鼎、洛阳博物馆的永宁寺佛面像、常熟博物馆的《芳洲图》……近距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从「泰伯奔吴」到「吴越争霸」,无锡一大半的吴越文化资源 集中在新吴区,吴地记忆、历史遗存以及由此孕育出的吴越人文特质影响至今。

泰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创始人,他从中原带来先进的文化,开发了江南这片福地。两千五百年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吴国在经济、军事、人文方面就有了很高的造诣。也就是说,新吴区就是当时的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地区。中原文明与江南文化在这里交汇,由此诞生的吴文化,至今仍是助推新吴区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内生力量。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