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后重点关注10个身体“小毛病”,警惕!大多需及时治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19:33 2

摘要: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它能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但长期透析也可能对多个器官造成间接影响。不过别担心,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干预得到控制!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它能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但长期透析也可能对多个器官造成间接影响。不过别担心,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干预得到控制!

以下是透析后需重点关注的10个器官及相关健康提示:

1. 心脏:警惕高血压与心衰

问题:透析患者常因电解质紊乱、液体负荷过重引发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症状:胸闷、气短、下肢水肿、夜间平躺呼吸困难。

应对: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降压药。透析中避免过快脱水,减少心脏负担。

2. 血管通路:严防感染与血栓

问题: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可能出现感染、狭窄或血栓。

症状:内瘘血管处红肿热痛、震颤减弱、透析时血流量不足。

应对:每日检查瘘管震颤和杂音,避免压迫患肢。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出现异常立即就医。导管患者需定期消毒,避免牵拉非计划性拔管。

3. 骨骼:关注钙磷代谢异常

问题:肾功能衰竭导致钙磷失衡,易引发肾性骨病、骨质疏松。

症状:骨痛、关节僵硬、易骨折、皮肤瘙痒。

应对: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低磷饮食(少吃加工食品、坚果、可乐),配合磷结合剂。补充活性维生素D,必要时药物调控PTH。

4. 皮肤:瘙痒与色素沉着

问题:毒素蓄积、高磷血症或继发性甲旁亢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症状:全身顽固性瘙痒,抓挠后破溃感染。

应对:加强皮肤保湿,使用温和润肤剂。控制血磷水平,避免过度日晒。严重时可尝试光疗或抗组胺药物。

5. 肺脏:警惕肺水肿与感染

问题:水分潴留或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肺水肿、肺炎。

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平躺加重。

应对: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避免肺水肿。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者需勤翻身拍背排痰。

6. 胃肠道:恶心、溃疡与便秘

问题:毒素刺激、药物副作用或透析失衡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黑便(警惕消化道出血)。

应对: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使用胃肠黏膜保护剂,严重便秘时遵医嘱用药。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就医。

7. 神经系统:不安腿综合征与周围神经病变

问题:毒素蓄积或营养缺乏引发手脚麻木、刺痛或夜间下肢不适。

症状:四肢蚁走感、夜间腿部酸胀难眠。

应对:充分透析,保证毒素清除效率。补充B族维生素,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睡前按摩腿部,适度活动改善循环。

8. 眼睛:视力模糊与视网膜病变

问题: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或钙磷代谢异常可能损伤眼底血管。

症状:视物模糊、视野缺损、飞蚊症。

应对:每年检查眼底,控制血糖、血压达标。避免长时间用眼,透析中防止低血压导致眼缺血。

9. 肝脏:肝损伤

问题:长期用药(如免疫抑制剂、止痛药)可能增加肝脏负担。

症状:乏力、黄疸、食欲减退。

应对: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滥用保健品。慎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调整剂量。

10. 免疫系统:感染风险升高

问题:免疫力低下易引发细菌、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

症状:反复发热、伤口愈合缓慢、透析导管感染。

应对:接种乙肝疫苗,严格无菌操作。均衡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感染征兆及时治疗。

血液透析后的“小毛病”虽多,但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有效控制。患者需做到:

✅1. 规律透析:保证充分性和频率,减少毒素蓄积。

✅2. 自我监测:记录体重、血压、症状变化。

✅3. 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铁代谢等指标。

✅4. 心理调适: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病情,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与医护团队保持沟通,透析生活也能健康长久。

注:本文仅为科普,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