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 民族团结之花在平凉绚烂绽放——平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20:24 2

摘要:“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正是平凉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平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平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正是平凉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平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壮美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桥头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台《平凉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积极开展“党建+民族团结”活动,崆峒区东关街道双桥路社区党支部创新“互·享”民族团结工作模式,将创建工作融入社区党建、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中,通过组织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宣传教育,奏响守望相助“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走进平凉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采取“内宣+外宣”“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模式,依托“两微一端一平台”等新媒体,创新开展知识竞答、书画作品展播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主题手抄报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增强团结奋进“向心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团结的根基。近年来,平凉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融合推进”的思路,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绘好最大“同心圆”,奏响时代“最强音”。抓建静宁县界石铺镇、庄浪县石桥村等示范点,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非遗五进”等活动,建成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点实践点40余处,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创新实践,搭建交往交融“连心桥”。始终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培育建立石榴籽服务站、邻里共享之家等一批“红石榴”家园示范点,打造崆峒区新民路社区、华亭市文化街社区等省级“红石榴”示范社区7处。推出“风清月朗 山水清凉”平凉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武咏崆峒·平凉诗会”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采风等活动,吸引市内外各族游客广泛参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 马明博)

来源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贺 军 刘 杰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