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认为中国通过商品贸易赚了好多美元,他提高关税,接着贸易战就开打了,更恶劣的是,还给华为的 5G 设备安上“间谍设备”的名头,而7年过去之后,美国却成了那个处处被中国限制的那个国家,而这一切其实与四个方面有着绝对的关系。
“为啥美国这么怕中国呢?”
这是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于 2018 年 11 月 17 日更新的一篇文章,不过当时的情况是,中美关系陷入了从来没有过的困境,“占上风”的是美国。
特朗普认为中国通过商品贸易赚了好多美元,他提高关税,接着贸易战就开打了,更恶劣的是,还给华为的 5G 设备安上“间谍设备”的名头,而7年过去之后,美国却成了那个处处被中国限制的那个国家,而这一切其实与四个方面有着绝对的关系。
对外成了“小霸王”,对内成了“窝囊废”,美国到底在怕中国啥?这四个方面又是哪四个方面呢?
美国在冷战后自信地举起“世界警察”的旗帜,道理很简单:我实力强,我就是老大。军事干涉,经济制裁,文化输出,美国无所不用其极,以求稳固其霸权。
美国在一九九三年扣留了一只中国的“银河号”货轮,因为其涉嫌装载有生化武器,一时之间,美国的新闻媒体都在大肆报导,好像事情的事实就是如此。
但是,在漫长的搜索之后,最后却一无所获,这让我很为难,这令中国大为恼火,但是那时中国力量不足,只能以外交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类似的事情在这之后发生了很多。
因为实力上的差距,很多时候中国只能忍让,直到几十年后,中国终于有了报仇的能力,能与美国一较高下。
数十年来,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几乎在多数创新前沿掌握着定义规则的权力。手握一副似乎怎么打都赢的好牌,曾是其自信的基石。然而,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的飞速进展,无疑触动了美国敏感的神经。
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专利和全球基站建设中占据重要份额,这不再仅仅是网速之争,而关乎未来智能产业基础设施的主导权。美国国内开始忧虑,未来的技术标准会否倒向东方?
人工智能的演进,清华大学KQE模型等突破,以及中科院‘九章’量子计算机的超算能力,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迫感。
更深层的忌惮在于,技术领先可能重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乃至潜在改变国家安全与军事平衡。从曾经的‘遥遥领先’,到感觉正被‘迎头赶上,甚至部分超越’,这种心理落差正是焦虑的核心。
华盛顿试图通过各种限制和制裁来迟滞中国步伐,而中国则在压力下加速自主创新,如‘鸿蒙’系统及芯片攻关。谁知这种竞逐,反而让其显得更加激烈与棘手。
世界舞台影响力在全球治理舞台上,过往美国常以最洪亮的嗓音发出指令,由其主导构建的规则体系被多数国家遵循。那是一个话语权高度集中的时代。而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带一路”倡议便是最具象化的体现。大量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遍及亚非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经济活动,它正在重塑区域连接,输出技术标准和发展理念。华盛顿将其视为对其传统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导力的挑战,感到地位受到动摇。
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中国的角色愈发重要,从维和部队贡献到获取国际机构领导权,再到在世界银行、IMF等机构中增加发言权。
这形成与美国过去单边主义倾向的鲜明对比。华盛顿担心的是,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侵蚀其基于‘美国优先’模式的影响力。
此外,文化软实力层面,孔子学院、春节晚会传播,以及TikTok等中国应用在全球的流行,看似细微,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甚至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好感度超过美国,这对自视为文化‘灯塔’的美国构成另一种冲击。
长期以来,美国将其民主制度视作普世模板,引以为傲,并积极向全球推广。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在应对如疫情爆发等突发危机时展现出的强大动员和执行力,以及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实引发了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与思考。
他们开始权衡:除了西方模式,是否还存在其他有效的治理路径,既能推动发展,又能保持社会稳定?非洲、亚洲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借鉴,正是有力证明。
反观美国自身,近年国内政治极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国会屡现僵局,乃至国会山骚乱这样的事件,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民主样板’的吸引力。
这种‘后院起火’的局面,与中国相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对比,无疑让华盛顿在制度优越感上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其意识形态感召力也面临挑战。
中国拥有庞大人口,这本身构成了一个体量惊人的消费市场,零售总额稳居世界第二,且随着中产阶层壮大,其消费潜力仍在高速释放。这块巨大的蛋糕对全球企业而言吸引力无可匹敌,美国公司概莫能外。诸多标志性美国品牌都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位置,从日常用品到高科技元件,许多产品的生产制造都与中国深度绑定。
尽管华盛顿喊出‘脱钩’口号,试图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实际操作中,切断联系的巨大经济代价令人望而却步。美国商会的评估便揭示了潜在的万亿美元级别损失。
这种深度绑定导致美国政府心态复杂:既想遏制中国,又在经济上难以摆脱。他们尤其担忧,中国会凭借巨大的市场引力,吸引更多国家和企业靠近其经济圈,从而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并且,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掘潜和产业升级,未来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偏移的趋势可能加强,这触及了美国对自身在全球经济秩序中核心地位的维护。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