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工信部出手整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20:58 1

摘要:目前,市面上不少新能源车使用电吸门,电机拉紧门锁拉锁,让锁舌反转达到全锁状态,这个新设计有时候会“咬住”车主的手。

现代人出行离不开网约车

然而,大家知道吗?

乘车的技术量含量也颇高

近年来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的快速发展

隐藏式车门把手

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

被广泛应用

不过随之而来的吐槽也日益增多

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发贴哀嚎:

谁来教教我,这车门怎么开?

“太尴尬了”“好窒息的设计”

“现在的车子要不要这么癫啊”

上面这些图里的车门把车

你都会开吗?

反正小编已经被整不会了

为了让乘客能顺利上车

部分新能源网约车的车门上

司机师傅甚至自行贴上

如何开门的温馨提示

比如“按一下这里再拉开门”

“转这个装置就能开门”

“按一下这个按键就能开门”等等

▲ ▲来源:高德小红书官方账号

除了开门难

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车门

还有夹手的风险

目前,市面上不少新能源车使用电吸门,电机拉紧门锁拉锁,让锁舌反转达到全锁状态,这个新设计有时候会“咬住”车主的手。

此外,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普遍都有OTA远程升级功能,而在升级过程中也可能让车门暂时宕机。一位新能源车车主表示:“OTA升级过程中车门打不开,只能在车里尴尬地等升级完成。”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工信部出手整顿了

5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工信部称,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

随着电动化时代的到来,更多汽车产品上市,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

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适用于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暂无与上述标准相关标准。国内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标准有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进行了技术要求。但是随着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暂无标准对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技术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

隐藏式门把手

在交通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

已经引发社会关注

在今年3月的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以及去年4月的问界M7碰撞后起火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现有车内应急拉手,但由于各家设计的位置、形态不同,加上缺乏宣传普及等原因,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与车外救援人员并不一定能找到应急拉手。


5月5日,长城汽车(601633.SH)董事长魏建军在一场直播中表示,他认为当下汽车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存在一系列弊端,包括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且都要用电来驱动,一旦缺电的时候、碰撞的时候就打不开。在他看来,隐藏式门把手唯一的作用就是减少风阻,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安全方便才是王道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呗

来源:沈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