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流淌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展现出绚丽多彩的风姿。而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穿越千年,将历史的韵味与先人的足迹和智慧带到我们面前。在广袤无垠的祖国正北方, 有一片被历史与自然共同雕琢的土地——内蒙古。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孕育
丹
青
绘
北
疆
文
物
焕
新
生
历史,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流淌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展现出绚丽多彩的风姿。而文物,如同时间的使者,穿越千年,将历史的韵味与先人的足迹和智慧带到我们面前。在广袤无垠的祖国正北方, 有一片被历史与自然共同雕琢的土地——内蒙古。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孕育出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熠熠生辉的北疆文化。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阐释并传播展示北疆文化,由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心指导,中国国家画院、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以及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画·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系列活动”于2024年7月拉开帷幕。优秀艺术家齐聚内蒙古进行采风创作,活动贯穿内蒙古多地,持续数月,在草原与遗迹间捕捉的灵感,最终汇聚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百余幅承载着匠心与深情的画作将文物之美、北疆之韵,娓娓道来。
以笔问道:丹青妙手的采风之旅
以笔问道 北疆寻迹——来自中国国家画院和内蒙古本土的70余位画家深入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赤峰等地,以古遗址、古建筑、珍贵文物为创作主题,用丹青妙笔描绘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踏过元上都遗址,触摸金戈铁马的岁月回响;驻足大召寺,聆听梵音与塞上老街市井喧嚣的交响;凝视辽上京的断壁残垣,感悟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以中国画的写意与文物的厚重,碰撞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百幅画卷:文物活化的创新实践
从采风路上的跋涉与构思,到画布上的皴染与勾勒,艺术家们以笔为舟,载着对北疆文化的深情作画。历时数月的艺术求索,最终汇聚成一场生动的艺术盛宴“中国画・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 内蒙古采风创作展”。百余幅画卷是采风的凝结,更是文明的续写。明长城与黄河的壮阔、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威严、山西会馆的商旅记忆……鲜活地跃然于画纸上。创作展历时五个月,跨越寒冬与暖春,用创新表达让北疆历史贴近寻常百姓,吸引近34万人次到内蒙古博物院观展。
共谱新篇: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中国画 画文物 守望相助 和美同心——内蒙古采风创作系列活动”以艺术为纽带实现了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与时代创新的深度交融。通过中国画的丹青描绘,赋予千年历史崭新的艺术生命,更以多重维度彰显文物文化艺术价值。在文物保护层面,唤醒公众对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意识;在文化传承层面,深入挖掘历史遗产与文化精髓。不仅是一次文物保护传承的成功实践,更是一次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北疆文化的生动诠释。
丹青绘北疆,文物焕新生——当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北疆文化瑰宝完美交融,这场持续数月的采风创作系列活动,已然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不仅为北疆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更用艺术与文物搭建起民族团结的精神桥梁,通过守护共同的文化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激励我们在历史保护、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