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剧顶流到幼教大佬!这个上海男人的跨界逆袭太绝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21:11 1

摘要:家人们敢信吗?曾经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沪剧王子",竟然跑去开幼儿园了!从万人追捧的戏曲舞台,一头扎进奶娃娃堆里,徐俊的人生剧本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他不仅把幼儿园办成了上海本土文化的"活课堂",还让无数家长惊呼:原来传统文化启蒙可以这么潮!

家人们敢信吗?曾经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沪剧王子",竟然跑去开幼儿园了!从万人追捧的戏曲舞台,一头扎进奶娃娃堆里,徐俊的人生剧本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他不仅把幼儿园办成了上海本土文化的"活课堂",还让无数家长惊呼:原来传统文化启蒙可以这么潮!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滩,徐俊这个名字就是流量密码。作为沪剧界实打实的"顶流小生",他的扮相、唱腔迷倒了一票戏迷,大街小巷都在传"沪剧有个徐俊了不得"。但谁能想到,在事业最红火的1989年,他突然做了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辞职!放弃"沪剧第一小生"的光环,转身钻进大同中学补习高中课程。

"当年每天除了练功就是演出,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徐俊回忆起转行初心,眼里闪着光,"我心里一直揣着个大学梦,就想痛痛快快读回书。"这个决定背后,还有段动人故事。他曾向沪剧大师丁是娥吐露想上大学的心愿,却被拒绝。直到丁老师离世前两个月,才松口说:"你真想做,就去试试吧。"这句话,成了他人生转折的关键。

告别舞台后的徐俊,并没有像大家猜测的那样转战影视圈或下海经商。他一头扎进大学校园,毕业后又在文化行业兜兜转转多年。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彻底离开公众视野时,他又甩出一记"王炸"——跨界搞幼教!

"我伲一道来办所幼儿园好?"松江区政府的一句提议,彻底点燃了徐俊的热情。很多人不理解,放着安稳的文化工作不做,为啥要去操心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但徐俊心里门儿清:"现在的孩子听儿歌、看动画,却很少接触本土文化。沪剧里藏着上海的根,我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阿拉上海有这么宝贝的东西。"

说干就干!徐俊创办的幼儿园,从装修风格到课程设计,处处藏着巧思。教室墙上挂着沪剧经典剧照,走廊里循环播放沪剧小调,连孩子们的游戏区都布置成了老上海弄堂的模样。最绝的是课程设置,别的幼儿园教儿歌,他们教沪剧童谣;别人带孩子做手工,他们带着娃学画沪剧脸谱、做戏服道具。

"一开始家长们也犯嘀咕,觉得沪剧是老年人听的玩意儿,孩子能喜欢?"徐俊笑着说,"结果带娃体验了一堂课,当场就被圈粉!"有个小男孩,原本坐不住,却在学唱沪剧《罗汉钱》时,跟着老师一板一眼比划动作,回家还追着家长要听更多沪剧故事。

更让人惊喜的是,徐俊把沪剧的教育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教孩子们唱《金陵塔》,不仅练了上海话发音,还能背出好多历史知识;通过《罗汉钱》的故事,让孩子理解老一辈的生活和情感。这些融入本土文化的课程,让幼儿园成了上海家长圈里的"香饽饽",报名名额年年靠"抢"。

如今,徐俊的幼儿园已经成了上海本土文化传承的新地标。不仅孩子们从小浸润在沪剧文化里,很多家长也跟着入了坑。有位年轻妈妈感慨:"以前总觉得沪剧老土,陪孩子上课后才发现,这里面全是上海的味道,现在我们全家都成了沪剧迷!"

从沪剧舞台到幼儿园教室,徐俊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他说:"文化传承不是喊口号,得让孩子们从心底喜欢上。看到这些小娃娃有模有样地唱沪剧,我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下次再路过徐俊的幼儿园,说不定能听见奶声奶气的沪剧唱腔——这大概就是本土文化最鲜活的传承方式吧!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