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会主体活动“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夏季发布”上,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何以彝绣美——‘针’功夫‘绣’出非遗传承发展新华章”作大会主题发言,并启动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等系列指数矩阵发布。
5月8日至10日
由新华社主办的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在浙江省德清县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以
“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
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
楚雄彝绣品牌
作为云南省唯一
亮相此次大会的文化品牌
大放异彩,成为焦点
大会主体活动“山河脉动 共链未来——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夏季发布”上,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何以彝绣美——‘针’功夫‘绣’出非遗传承发展新华章”作大会主题发言,并启动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等系列指数矩阵发布。
在大会文化展示环节,25套楚雄彝绣服饰惊艳亮相。模特们身着绚丽多彩的彝绣服饰,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T台,精美的刺绣、独特的图案和绚丽的色彩,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精彩瞬间,楚雄彝绣的独特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尽情绽放。
楚雄彝绣服饰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谷伟 摄
在大会特色产品展示区,楚雄州展区备受瞩目,楚雄彝绣文创产品、服装服饰和彝医药产品等琳琅满目。展出的“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文创新品”四大系列,涵盖了10余个品类的彝绣文创产品以及彝医药产品,备受与会嘉宾喜爱,掀起采购热潮。
参展的楚雄彝绣文创产品。谷伟 摄
楚雄彝族服饰作为拥有1800余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楚雄人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楚雄州深度挖掘千年彝绣的多元价值,在“指尖”文章和“绣花”功夫上持续发力,用一根绣花针,串起非遗传承,挑起亿元产业,托起社会民生,推动国际传播,走出了一条非遗“双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从有着1350多年历史的直苴乡村T台,到上海、北京、纽约、米兰、巴黎等国际时装周舞台;从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到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云南文博会等高端展会,楚雄彝绣不断亮相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影响力持续攀升。据统计,“非遗彝绣秀北京”活动全网影响力达7.77亿人次,互动声量133.6万次;连续成功举办的两届楚雄时装周,媒体曝光量超34亿次,成为楚雄国际传播的新样板。
首届楚雄时装周。王洪 摄
为了打通秀场与市场的通道,楚雄州建立工作专班并出台37条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措施,推出了加快彝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同时,与新华社联合启动运行全国首个“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成立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并在全国创新推出“彝绣贷”“彝绣保”“彝绣邮”“彝绣标”等11项举措。如今,楚雄州已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云南省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了从“山野”到“潮牌”、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华丽转身。
此外,楚雄州还以彝绣为纽带,联通“夕阳”与“朝阳”。通过实施彝绣关爱“一老一小”行动、“归雁回巢”计划、彝绣扶残助残等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77个彝绣车间和513个绣坊。2024年,6万绣娘人均年增收3840元,同比增长7.56%,并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
绣娘在刺绣。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从“乡村T台”走向“国际舞台”,从“秀美乡村”迈向“绣美乡村”,楚雄彝绣不仅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突围”,更推动了从“作坊工艺”到“全球文化符号”的传播跨越。2024年,全州彝绣经营主体达2233户,较2022年增加1695户,其中规上企业13户,彝绣产业年产值11.3亿元,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同比增长13.2%。2025年一季度,全州彝绣产业产值2.5亿元,实现增加值6638.74万元,同比增长10%。彝绣文化产业已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
下一步,楚雄州将锚定赓续一脉文化、建设一批产业园、落地一个加工厂、壮大一批经营主体、培训一支人才队伍、办好一个时装周“六个一”的目标,着力抓好彝绣非遗传承发展,抓实产品创意设计,强化产品市场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彝绣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彝绣产业转型升级,把楚雄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刺绣发展示范区和云南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区。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来源:时报传媒一点号